1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当今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信息化模式,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运用计算机进行更高效的工作与学习,在平板电脑上开展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甚至通过计算机点外卖、预定酒店等等解决衣食住行的所有问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人才而言是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面对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提出的高要求,学校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现有的计算机领域努力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多满足人们需要的新系统,通过计算机方面的创新把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1.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更要有灵活的头脑和基本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五好青年。高职计算机的培养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不仅能够自主独立地操作计算机,更将为计算机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为自身发展目标。在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创新性的任务以及让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思考想象来发展学生个性、开扩视野。对学生的技术操作培训不需要精确到手把手的一步步教学,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2高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高校信息工程技术教学重要性的不断深化提升,高校开展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关注,然而,由于其长期的复制性实践教学经验甚至缺失,导致目前的高职教学还仍然存在一些新的问题:
2.1教学意识淡薄
然而,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一种社会现象。从高中升入大学,从较为严格的制度化教学模式到相对宽松的制度化教学模式,许多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始表现出较为紧张的状态,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而高中教学本身也相对不重视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这直接导致在我国高中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许多高中学生完全不能忽视自主意识学习这一本质和重要性,才能够顺利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理论知识薄弱,实践应用能力也较差。
2.2教学内容枯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开展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一些文档表格软件的应用,程序设计基础,学习编程的基本语法,以及数据库等基础教学内容。在开设这门专业课程时,学生应选择的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基础、模拟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功能及其案例介绍可作为主要的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然而,这些理论教学内容往往被认为是计算机教学软件的设计,作为一种实用的理论学习工具,从而理论化了其专业课程的内容,使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很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真正的理论兴趣。甚至,反复进行理论实践教学,如程序设计反复学习不同的语言,也很容易导致让学生产生一种具有排斥性的学习心理。
2.3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机房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设置自己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但尚未建立相应的教学督导管理机制。因此,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教师坐在教室的讲台上玩计算机与学生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现状,课堂纪律与学生学习严重失衡,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单一。
3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3.1理论实践结合
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教师仅仅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是无法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的。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其与实践环节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2学生固化思维的改变
学生长期形成的固化思维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固定的思维方式会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过于死板。所以,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固化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固化思维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大量相同类型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记忆类知识点有效,但是运用到解题思路上则会适得其反,当习题类型转变时,学生就无法灵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点。所以,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答,而不是死板地按照解题步骤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设计“如何将单机片转变为门禁卡”的问题,并把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别查询资料,充分了解单机片、门禁卡的特点和原理。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激烈的探讨和分析,鼓励他们提出自身的想法,以团队的形式验证其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可能会有一些荒诞的想法,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为他们进行分析和解答,不要将他们的“思想”扼杀在摇篮中。这样,能使学生形成踊跃提问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3.3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时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逐渐形成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创新的主体,教师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行业最新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关注计算机行业最新动态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逐步由教材内容向项目转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邀请部分学生参与到自身的科研项目中,逐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例如,以“如何判断某信息为虚假信息”为题,引导学生以编程的方式进行解答,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可将官方发出的辟谣信息作为依据,利用爬虫技术进行汇总和收集,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再将信息的关键词作为数据库查询的条件,列出相关的辟谣信息,进而判断其是否为虚假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创新实践的成果展示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点评,逐渐形成有效的创新教育方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4结语
高职院校在我国计算机人才方面的培养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事业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必须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与意识,才能运用计算机推动其他领域的前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培育出综合素质极高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萌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84。
[2]胡巧玲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群文天地,2012,04,147。
[3]姜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