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系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与建筑的使用效率成正比。作为建筑后期的综合服务设施,暖通系统也与人们的居住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生活的背景下,相关设计师应坚持节约资源、保护低碳环境等设计原则,将实际施工要求与相关行业规范相结合,科学设计采暖方案,优化供热资源配置。人们在满足更多居住要求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性能和经济效益,同时推进暖通系统。
1 暖通设计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随着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行业向多样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速度也加快了。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不再仅仅追求数量上的优势,而是更加关注提高建筑质量和建设绿色居住环境,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常情况下,暖通系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甚至还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此时,如果建筑企业能将建设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暖通设计方案中,可以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造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快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实现环境、经济双赢的战略目标,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 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科学改善热工性能
改善热工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必须事先明确设备性能、型号和相关考虑因素,以避免影响建筑物的热性能,为控制损失做好准备。因此,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必须同时考虑建筑的形体系数和固有性能,全面优化建筑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以落实地板热辐射管理为前提,科学应用绿色理念,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设计方法。例如,根据建筑采暖设计的标准和指标,设计人员可以计算出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居住体验的地板温度 ,从而进一步优化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方案,改善热工性能。
2.2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
(1)自然风是目前建筑采暖空调设计中最常用的环保能源之一,自然风的有效应用不仅满足了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要求,也充分反映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方向、通风和整体布局,合理应用自然风,实现建筑节能降耗。例如,设计师在规划建筑内部结构时,应该重点关注门窗等位置的设计,并通过合理规划自然风的流通路径来促使建筑室内形成空气循环流动路线,进而加快室内空气热量向外排出的速度,同时降低空调等相关制冷、制热设备的使用频率与能源消耗。(2)热压通风技术是实现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重要保障。该技术主要利用热压差来改善建筑室内的通风条件,其在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最显著。在具体应用时,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冷空气密度较低这一特点,并适当降低通风口的入口位置,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正常流通。(3)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风压与热压存在密切联系,室外环境的变化是决定风压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热压具有稳定性较强的优点,因此设计人员可将风压与热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改善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的目的。对此,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要求,为广大住户提供绿色、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2.3合理利用太阳能
从绿色节能的角度开展供热设计,太阳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优质能源。设计师可以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设计太阳能加热系统。对于制冷系统的准备,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利用太阳能驱动机构来达到制冷循环驱动的目的,降低太阳能热量; 直接利用太阳能热量,实现吸收式制冷,最终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利用太阳能完成制冷的设计方法,一方面,不会消耗过多能源,实现能源节约; 另一方面,制冷过程中噪音较小,污染程度较低,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利用太阳能完成建筑的暖通与制冷设计,还可节省材料运输和安装费用,确保暖通工程的经济效益。
2.4地源热泵设计
在绿色建筑中,还可以使用支持热泵系统进行暖通设计。该系统具有供热、供热两种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供热设计要求。设计期间,支持热泵系统被埋在地下30~100米处,不仅可以调节地面温度,而且不会影响地面生态环境。夏天来了,通过地源热泵的传热系统,可以将室内热量传递到地下储蓄,用于冬季热交换,此举可使室内温度始终适宜,还可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节约能源。与中央空调相比,地源热泵空调是具有多个功能的综合体,包括地板采暖、制备生活热水等,利用先进的热泵与暖通技术,可实现地热能的开发再利用。该系统中 热源较为稳定,可使空调系统始终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
2.5能源消耗大大减少
暖通空调系统依靠能量传递正常运行,但在能量传递中出现了能量浪费现象,不利于能源的有效利用。遵循绿色节能理念的采暖空调设计应在这方面提高关注度,减少采暖空调的能源浪费问题。在采暖空调系统的选择中,设计师必须使用保温性好的材料,且引入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完成暖通系统能量传递过程的监控,避免能量损失。再者,电力系统在能量传递过程中传输能力强,利用低速和强负荷性,结合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围护结构降低能耗。除此之外,在暖通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需将关注点放在供水和回水温差的管控方面,避免空调冷水比产生较大偏差,这样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问题,优化暖通设计。
2.6 积极应用智能化技术
现阶段在建筑采暖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余热循环技术是全面提高热量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余热循环技术可以保证建筑采暖空调的长期运行效率,从而提高建筑采暖空调系统的能效和运行效果。此外,能源在运输过程中免不了一定的损失。为进一步减少损耗,设计人员不仅要优先选用能耗较低且质量较好的配件材料,还要利用微机来精准控制能源输送的全过程。变频技术和蓄冷技术都是当前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常用的绿色智能技术。其中,变频技术可以更加科学地调整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进而提高该系统的节能性;蓄冷技术则可以更好地调节能源的使用水平,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从而在维持室内温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节能效益。比如,在合适条件下,蓄冷技术可以把水变为冰块,进而利用冰块融化时产生的冷气来降低室温,并以此来有效降低能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低碳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提倡施工单位将绿色节能技术与建筑采暖空调设计有机融合,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同时为我国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穆伟杰.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6(01):21-22.
[2]冯勇刚.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J].化工管理,2013(04):30-31.
[3]田荣金.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J].价值工程,2011,30(0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