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发生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养猪过程中潜在隐患的集中表现,是某些致病因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而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产生。养猪重在养,道法自然,要懂猪、爱猪、为猪,才能养好猪,才能使猪健康,才能使猪少发病甚至不发病。
1当前猪病总体状况
1.1 猪病种类依然繁多
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及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依然困扰着猪场。猪传染性疾病种类有增无减,新病原感染不断增多,猪场疫病越来越多。
1.2 猪病表现依然复杂
毒株与菌株的多样性、毒株的变异和重组、新毒株的不断出现,导致疫病发生发展、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更为复杂。由于感染病原的毒力不同、机体抵抗力不同,临床有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无症状等多种表现类型。饲养模式的变化,饲料质量良莠不齐,保健与免疫程序不科学,主因、次因、诱因叠加,多病原混合感染,原发病与次发病难以鉴别,疾病表现复杂性增加。
1.3 猪病传播依然很广
病原的亚临床感染、猪群的亚健康状态、种猪和康复猪的带毒、不重视动物福利的管理方式,以及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导致猪群易感性增强,疫病容易传播。
1.4 各种猪病依然多发
非洲猪瘟(ASF)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依然是当前猪场最复杂、最难以对付、发病后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两个疫病。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流行性腹泻(PED)、猪口蹄疫(FMD)、猪流感(SI)依然会呈地方性流行和局部性暴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猪副嗜血杆菌病(HP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猪增生性肠炎(PPE)、猪大肠杆菌病(ED)、猪肺疫(Pasteur)、猪丹毒(Ery)等依然是重要的细菌性疾病,将经常困扰生产管理水平差的猪场。猪弓形体病(TP)、猪附红细胞体病(EPE)、猪衣原体病(CP)、猪痢疾(SD)等疫病依然会时不时侵袭猪场。霉菌毒素中毒及其诱发的疾病依然需要引起猪场高度重视。
2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
2.1 治疗不够合理
如今,很多养殖户缺乏养殖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猪患病后不能及时采用有效措施,甚至个别养殖户在猪病流行后只是借助自己或听来的经验保守治疗,选择的治疗方法成本也十分低廉。由于养殖户的治疗方式不够合理,无法缓解病猪的病情,还耽误治疗时间,导致更大范围的疫病暴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如猪链球菌病,是由致病血清型链球菌感染所致且病死率极高,若有一头猪感染此病,特别是哺乳阶段的母猪、仔猪,其发病率高达 100%。并且大部分养殖户为了私利不断增加养殖密度,导致该病在春秋季节大范围暴发,养殖户只有采取有效方法科学处理,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2.2 养殖环境较为恶劣
为了确保猪群的身体健康,养殖户应合理开展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但很多养殖场猪圈的卫生条件并未达到规范标准,再加上长期未进行消毒处理,使病菌滋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要想有效治疗病猪,养殖户要为其提供足够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如若养殖户未合理开展通风工作,未有效管控养殖场的温湿度等条件,这些都有利于细菌、病毒的滋生,不利于猪群的生长。如猪气喘病就是因养殖环境不佳、卫生恶劣而导致的。
2.3 盲目性用药
对病猪的治疗大多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猪病是无法通过药物治疗的,而是用疫苗防治。所以猪病的治疗形式并非固定,不同病症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能盲目用药。
3 猪病防治策略
3.1 提升防治的重视度
猪病防治中,养殖户和有关人员应该增强防治工作的重视度,充分将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工作提上日程,明确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将猪病防治纳入日常工作中,从多角度提升猪病防治效果和水平。首先,因为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猪病发病情况逐渐复杂,诊断和治疗方面变得非常困难,以传统诊断方式为主的相关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猪病临床治疗需求。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在重视猪病防治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猪病的流行病学,还要积极拓展诊断思维,定期做好养殖场所的消毒工作,通过科学性、合理性的消毒方式进行。还要注重消毒药品和工具的选择,进而合理满足养殖场所消毒工作需求,为猪的健康生长和疾病预防提供良好环境,运用先进诊断技术来预防猪疾病的发生。部分养殖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实验室,针对猪病防治工作进行实验,从而使猪可以得到科学快速的诊疗,提升猪病预防和治疗的及时性。在增强防治工作重视度方面,管理部门可以积极宣传猪病防治的必要性,提升各个养殖人员对猪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专业教育等形式,强化养殖人员的猪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从而第一时间找出已经发生疾病的生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提升猪病防治工作开展时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3.2 合理使用防治药物
猪病防治工作开展中,养殖人员应该增强兽药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效果。一方面,病原菌混合感染、滥用兽药等造成猪病诊断和治疗等工作变得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滥用抗生素药物以后,导致病原菌形成比较强的耐药性,不利于有效开展猪病的药物治疗工作。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提升研发力度,强化药物的药敏性。当然,还要引导兽医和养殖户积极合理地运用疾病防治药物,结合猪生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在药品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合理的质量高、有生产合格证的兽药,还要在用药开始阶段查看兽药过没过保质期,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保障,提高猪病预防效果和治疗水平。在有效使用各种药物的过程中,需要观察猪的治疗情况和疾病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动疾病预防和治疗,让猪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发展成效。
3.3 做好饲料管理工作
养殖人员需要合理布局养殖场,提升饲料管理工作水平,还要为环境卫生健康提供良好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科学划分生活区、饲养区以及疾病隔离区,构建完善的饲料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加强各方面的定期消毒。比如饲养工具、工作服、圈舍等,提高消毒和管理工作水平。在养猪场猪群的管理中,相关人员应该做到猪群的全进全出,加强饲料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将外界的病原菌带入到养殖场中,提升管理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在饲料管理方面,相关人员应该把好饲料关,有效保证饲料的安全,避免让一些不合格和不合理的饲料进入养殖场内。另外,养殖场应该制定门禁制度,人员进出需要经过一套流程,不让贩运户等与养殖场无关的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圈舍,推动饲料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协调发展,从多角度提升猪病防治的效果和质量。
结束语
总之,猪病防控是生猪养殖的重中之重。在实际防控工作中,部分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缺乏对猪病防治的重视度,而且还存在用药、饲料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要想解决猪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需要提升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合理运用猪病防治的相关药物,还要做好饲料管理工作,从多方面提升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为猪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照梅.常见猪病的治疗及用药方法探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1(06):159-160.
[2] 徐艳.常见猪病治疗的用药方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02):139-140.
[3] 徐小刚,周金娟. 猪气喘病的简单治疗方法[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0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