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与双重预防机制的融合

赵懿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 民航领域鉴于高风险性以及对安全要求的高可靠性,此前已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增强民航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家法律法规中“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定义和管理要求的探讨,提出双重预防机制与民航SMS融合的思路,以及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提升的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 民航;双重预防机制;SMS;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DOI:10.12721/ccn.2025.1570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0 引言

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在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后在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中均提及双重预防机制,得到有关各方的广泛重视。2021年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应以双重预防机制为基础,整合其所在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方法,建立建全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2022年民航局印发《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规定》(AC-398-03),对新形势下推动民航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意义重大。

1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

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SMS”)是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ICAO”)2001年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一种安全管理机制。我国民航于2005年开始系统研究,并引入SMS。2006年ICAO对各缔约国提出了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出版了《安全管理手册(SMM)》(以下简称“Doc9859”)。2013年ICAO理事会批准《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9——《安全管理》。民航领域安全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流程等经过了长时间不断更新和迭代,目前已发展为以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为框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安全政策是建立风险管理的政策环境、组织环境、文件及管理环境。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是在设计阶段通过识别初始存在的危险源,分析、评价风险的可接受等级,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安全保证是在运行中通过持续监控、审核、调查等方式检查、辨识风险控制措施被实施后仍然存在或新出现的危险源和风险或失效,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被有效实施并持续达到安全目标。安全促进则是通过安全文化、沟通、培训和组织学习等内容保障、促进SMS实施的有效性[2]

2 双重预防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是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将风险控制在隐患产生之前,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将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运用科学方法,根据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划分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实施动态管理[3],是从事故的源头上发现、化解和防范风险,使风险可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隐患排查治理是指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自查体系,制定综合或专项隐患排查计划,及时排查隐患,并对一般隐患立查立改,对重大隐患登记建档,督促整改,最终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实现动态清零。两者相互补充,闭环管控,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标。

3 SMS与双重预防机制融合

双重预防机制实际是对SMS中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重新分类管理。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是造成事故的根源,它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或者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很难改变的条件,在辨识出危险源后,既要用控制措施来管控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又要消除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的隐患,即双重预防。

双重预防机制的第一层预防机制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主要关联SMS的风险管理。通过系统描述辨识危险源,对所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分级。如果危险源的风险可接受,则投入系统运行;如果危险源的风险处于缓解后可接受或者不可接受等级,则需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将所制订的风险控制措施纳入系统描述,并分析所制订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使原危险源的剩余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一旦风险控制措施能够将危险源的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即可实施并投入系统运行。双重预防机制的第二层预防机制为隐患排查治理,其本质是SMS中安全保证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法定自查、审核、事件调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既是SMS安全保证中获取数据、监控危险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的安全绩效监测方式和手段,也是安全隐患排查的方式和手段。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当纳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环节予以管控;如果发现新的危险源,应当按照双重预防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环节予以管控[4]

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应重点关注:一是,提高人员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概念的理解掌握,以及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的能力。二是,建立以法定自查为基础的自查体系,将法定自查与企业日常检查、安全管理过程考核、内审、专项检查等相结合,完善企业自查体系的成熟度,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打好基础。三是,利用SMS中安全保证的工作方法持续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清零。隐患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因为下一个违规违章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管控措施的不落实等隐患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缘由是不可预知的,一般情况下多个隐患的叠加发生才有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因此每排查出一个隐患并整改,就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阻断了事故发生的链条。

4 结论

(1)民航SMS与双重预防机制在管理思路,工作程序上基本一致,SMS中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证分别对应双重预防机制中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2)民航SMS与双重预防机制融合之后,主要工作是安全保证,即是隐患排查治理,通过企业自查体系发现隐患,动态清零,如此往复,确保航班生产平稳可控。

安全管理绝非一时一地的散点式努力,而是点、线、面、体整体协调的系统工作,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思想的进步而进化,未来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将向着安全管理体系中国化、安全管理队伍专业化、安全管理过程数据化发展。

参考文献

[1]DOC9859.ICAO安全管理手册SMM-中文版[S].北京:中国民航局,2018.

[2]王永刚,刘惠春.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与双重预防机制对比研究[J].中国交通观察,2023,45(9):22-27.

[3]李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研究[J].化工管理,2023(4):97-99.

[4]朱涛,李烨.《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规定》解读[J].中国民用航空杂志,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