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鲍双林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661000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的重任。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作为高职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不仅需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需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此,本文针对思政教育在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中的目标、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思政;教育探索;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1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电气控制技术与PLC作为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电气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教育在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中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在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诚实守信是电气行业从业者的基本准则,学生应明白在设计、安装和维护电气控制系统时,必须如实报告问题和结果,不得隐瞒或篡改数据。爱岗敬业要求学生对电气专业有高度的热情和投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从电路设计的精确性到PLC编程的准确性,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强调遵守行业规范和标准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中,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例如,在优化控制系统性能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在PLC编程中,激发学生尝试不同的编程思路和算法,以实现更复杂的控制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提供创新的机会和平台。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尝试、失败和改进。通过课程中的创新实践,学生将逐渐培养出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电气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电气行业的发展对社会和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电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的能耗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来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强调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学生应认识到自己作为电气专业人才,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安全、高效、环保的电气解决方案的重任。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电气行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将思政教育目标纳入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教学大纲意义重大。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除了传授专业的电气控制知识和PLC编程技能,还应适时融入思政元素。

例如,当讲解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时,引入真实的案例,如某工程师在面对复杂的项目挑战时,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通过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诚实守信和严谨认真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保障实际工作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在教学方法方面,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围绕电气行业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中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未来的电气专业人才,应如何在工作中践行这些重要品质。

(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如考核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对职业道德的践行情况。

例如,在考核电气控制系统设计项目时,不仅关注设计的技术合理性和创新性,还考察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是否遵守规范、诚实守信,是否积极承担责任。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增加小组互评、自我评估等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自我反思中提高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专业能力提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行业实际与社会需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培养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例如,鼓励学生参加电气科技创新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学会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电气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对社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四)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意义重大。教学案例可提供实际情境引导思考;课件能系统呈现思政要点与专业知识融合;视频则以直观形式激发兴趣。这些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例如,制作以电气行业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视频,讲述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勇于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开发包含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如在讲解PLC编程时,引入一个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具体,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思政素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实践证明,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高素质的电气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玉林,曹勇.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20):114-116.

[2]李金玉.简析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