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环境监测中如何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分析

王春艳

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重庆,402260

摘要: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深化,对于水环境的保护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我国的水污染环境监测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不高。本文将通过对水污染环境质量监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提高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环境监测;水污染;质量分析
DOI:10.12721/ccn.2022.1570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环境监测在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是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环境质量监测践行时间较短,技术也相对有限,造成了水污染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能力,有效解决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问题,就成为环境监测中必须要解决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水平的重要内容。

一、水污染环境监测中的问题

1. 监测布点不合理

在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监测点位布局不合理。监测布点是开展水污染环境监测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必须对特定区域进行监测布点,并且在监测点进行水样采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监测布点布局不合理,造成了水污染环境监测数据偏颇,不能对整体水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是导致水污染环境监测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很多监测人员并没有对监测点进行合理分布,只是在某一特定区域设置了数量稀少的几个监测点。这样很难对整体的水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而且,通过这些监测点所反映的水质数据,也不代表整个水体环境的水质数据。所以,监测布点不合理,是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 样品采集不规范

样品采集不规范,也是水污染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进行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必须要对特定区域内的水样进行采集,并且对采集后的水样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对整体的水污染情况进行正确评估。但是,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由于采集时间、采集数量、采集标准,甚至是储存方法不规范,造成了样品不合格,就无法对区域内的水污染情况进行正确评估。这也是影响水污染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样品采集过程中,标准情况下需要早、中、晚都要进行水样的采集,但是采集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只采集了早上或者是晚上的水样,而没有对中午的水样进行采集。这样在对水样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由于温度的影响而造成水样分析数据的变化。这对于整体监测水污染情况产生了巨大阻碍,也是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质量分析水平不足

质量分析水平不足,也是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科学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体的水污染情况进行正确评估。但是,由于我国水样质量分析技术水平的不足,造成了很多分析参数有误,直接导致了水污染环境评估出现偏差,这对于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的高效开展产生了巨大阻碍。例如,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对水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造成水污染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但是,沿用传统的水样分析技术,并不能对这些复杂的水样进行科学分析,甚至很多水污染数据,是无法通过传统的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能力难以提高,甚至是整体环境监测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

1. 建立健全的水污染环境检测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的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标准,是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健全的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标准,是正确开展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也是进行水污染情况评估的唯一制度依据[1]。所以,在水污染环境监测工作正式开展之前,一定要建立健全的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标准,对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的监测流程、监测内容、监测标准都要进行明确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标准中,要对监测布点进行明确规范。明确规定特定水域内必须有十到二十个监测点,且监测点数量不允许少于这一标准。这样对于整体水环境的科学取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水污染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在环境监测中,想要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的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标准。这是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建立水污染环境检测方案

在环境监测中,想要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还要建立水污染环境检测方案。在特定水域范围内进行采样之后,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并且制定详细的讲检测方案。在检测方案内对各种数据、指标以及参数进行明确要求[2]。例如,在对地下水质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进行水质检测。对于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明确的数据规范,并且参照人的身体健康标准,对采集的地下水质量进行分析和分类。例如,某些可用于生活直饮水,某些可用于农业灌溉。对于经过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水域,要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在水污染环境检测方案中,要对水样中的肉眼可见物进行明确规范。明确要求指引水中必须没有肉眼可见物且水质的浑浊度要低于等于三度。只有对水质检测中的各个数据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划,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也能有效提高样品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对于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加强质量分析技术培训

加强质量分析技术培训,也是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策略。在进行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要对水样进行分析和处理,而正是由于传统的分析技术水平不足,造成了水质检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在进行水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质量分析技术的培训,对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项的技术培训,以此来提高分析人员的技术能力[3]。这样就可以面对日益复杂的水样检测工作,也能提高水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提高我国水样检测能力,促进水污染环境监测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主要存在监测布点不合理、样品采集不标准以及质量分析水平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标准,其次要建立水污染环境检测方案,最后还要加强质量分析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为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王春艳(1985—),女,汉族,重庆永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和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