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体育教育中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初中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这样的学习经历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跨学科教学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同之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同时,跨学科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此外,跨学科教学还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不同的学科中,学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的学习经历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向上,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问题与挑战
1、学科壁垒与学科划分的限制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科壁垒和学科划分的限制是跨学科融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学科专业的划分和教学体系的建设,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变得困难。
2、教师专业素养与知识技能的不足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对于跨学科融合的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应用中存在不足现象。一方面,教师可能缺乏对其他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无法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可能缺乏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无法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使之与体育教学相互促进。
3、教学资源与环境的不匹配
跨学科融合需要充分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支持和保障。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和环境往往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可能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如跨学科教材、实验设备等,无法满足跨学科融合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教学环境可能不够理想,限制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效果。
4、学生学习态度与动机的差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对于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往往存在差异,这给跨学科融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更偏向于体育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低,这会影响他们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其次,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更注重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这会影响他们对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二、初中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大融合策略
1、加强合作交流
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可以促进跨学科整合,推动智慧体育技术在初中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组建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智慧体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确保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样的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智慧体育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推动学术成果的共享和交流。这样的研究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智慧体育技术在初中课程中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
2、融合数学知识
从表面来看,体育学习动的是身体,数学学习动的是大脑,二者之间在教学逻辑上存在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体育训练过程中更是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这为初中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而在初中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种类运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或融合数学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知识与运动技巧。
以足球运动为例,球类运动中要用到的主要器材“球”是培养学生数学图形意识的有效载体,足球表面规则分布的图案能够方便学生认识和了解图形,因而在开始足球运动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足球的颜色、图案和不同图案的数量,或者让学生尝试计算足球中黑白两种图形色块的面积与分布比例。正式开始训练后,教师可以引入“多练多思”“逆向思维”等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反复向学生强调足球中的各项基本规则和判罚标准,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违反规则,这种反复提醒会让学生在潜意识层面形成固有的认知,继而在后续的运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做出不合规的动作。从本质上来说,初中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上,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融入文学艺术
中学体育学科与文学艺术学科之间也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文学艺术手段来作为教学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更为顺畅地参与到训练中,这样学生就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一方面,中学体育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在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与音乐学科有效融合在一起,这能让整个体育教学趣味性、生动性得到提升,也能让体育运动因为音乐节奏而变得更加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以“体操”运动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将其与音乐学科融合在一起,在运动期间为学生设计“韵律操”,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来激发学生体操训练积极性,同时还能让这一运动整个节奏感得以提升,有效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另一方面,中学体育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在开展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其与舞蹈艺术有效融合在一起。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期间结合学生训练诉求融入舞蹈来创新运动形式,这能对学生造成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有效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热情,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为其全面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以“艺术体操”为例,其本就涉及了一些舞蹈动作,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表演属性,教师可以借此来推动体育与舞蹈艺术的融合教学,而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也能在体育课上得到提升,从而真正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效果。
4、融合信息技术
(1)通过录制体育动作、技巧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运动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比如,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将篮球运球的相关要领录制成为视频,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和习惯。
(2)通过录制体育相关知识、典故以及运动规则等视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加深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了解,感受体育的文化与精神。比如,学习篮球前,就篮球运动的规则录制一段视频,能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有基本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对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
(3)利用微课视频,传递体育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关注度较高的赛事,选取精彩片段,针对其中的战术运用、体育精神、竞技规则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度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理解体育精神,帮助学生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体育品格,培养学生体育能力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4)利用微课还能够针对课堂学习中动作较为规范、规则意识较强的学生,将他们的动作录制成为视频,对他们的动作进行点评,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相互评价,形成良好的体育竞争氛围。总的来说,微课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相应的方式,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
5、融合心理健康
之所以要将体育学科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其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或者掌握某种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形成一种健康生活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在基于跨学科融合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助力学生全面进步。
例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时,由于排球运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重要运动项目。初中体育教师在基于学科融合进行排球运动的教学时,可以从科学知识出发,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在进行排球动作时需要调动的肌肉、神经,引导学生自主产生“想要完成一个动作,不仅需要眼、手、脑的高度配合,也需要身体各个器官、所掌握的各种技能的通力合作”这一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感知到体育运动的本质内涵,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从而落实“以体培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融合教学的方法不一而足,可归纳为互为促进的学科要素、具备共性的学科要素、主次分明的融合要素、素养培养的融合要素四个类型。教师可以结合多元学科的内容特征,选择恰当的体育跨学科主题融合方式。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现行教育阶段“五育”融合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有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霞. 体育教学如何进行跨学科融合[J]. 新商务周刊,2021(22):194-195.
[2] 张静. 体育课程跨学科融合的实践[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5):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