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国有企业需要将党建作为企业的“根”和“魂”。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建能够助力国有企业打造创新型的文化品牌,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社会口碑,从而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但纵观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现实,尚存在着活动开展形式化、党建工作成效不高等问题,由此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用,难以发挥党建对企业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国有企业需审时度势,定位市场,将自身经营目标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将党建工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全面保证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必要性价值
长期以来,不少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对于党建工作的具体意义并不了解,片面表示党建工作开展会对生产经营形成一定负担,或导致企业成本支出增多。实践表明,党建能够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结合,党建既能够对国有企业发展进行引导,也可以丰富国有企业管理方式,从而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完善带来积极影响。若国有企业缺乏党建意识,则企业整体管理也会呈现出活力不足的现象,这是由于党建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能够拉近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联,通过增多横向沟通、提高信息反馈的方式使得企业保持稳定互动,在和谐、有序的企业内部氛围下可以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党组织缺乏引领能力,在内部协调过程中呈现出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国有企业需注重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之间的融合,为各部门职能展现创造条件,并有助于企业员工提升岗位能动性。在此项融合过程中,党组织应展现自身功能,党员干部需内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对企业各项工作作出指导,确保国有企业可以提高内部治理效果。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难点
(一)党建工作制度存在漏洞
国有企业在过往发展中注重生产规模扩大和业务推广,对于党建工作相对忽视,造成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并不完善,在内部监督中也较少对党建工作效果进行衡量。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之间的融合效果,与党建工作质量存在直接关联,国有企业需结合自身未来发展需要,设定专门的党建岗位,对内部所出现的党建信息进行梳理,但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尚未明确与党建工作相关的责任分配,造成党建规划、党建考核难以有序开展。这一方面会导致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之间缺乏关联,造成党建出现形式主义现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在党建活动组织开展中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国有企业党建制度存有漏洞,直接造成党建与生产经营之间的融合陷入困境,对从严治党精神贯彻也形成负面影响。
(二)党建引领作用有待提升
结合实践调查能够了解到,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党建过程中面临下述两种情况:一是,党组织对生产经营关注较少,对企业核心业务不够了解,仅认为党建时一项单纯的思想建设工作,或仅对上级文件进行张贴、宣传,对文件精神并不分析和领会,造成党建与生产经营脱离,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对于党建精神的认知程度欠缺;二是,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对生产经营非常重视,对党建工作的投入精力非常少,或表示党建是一种负担。一些国有企业尚未结合上级党建精神要求组织“三会一课”,也未开展民主生活会、主题活动等常规党建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较少融入党建元素。党建工作开展需与生产经营阶段性目标实现直接相关,通过提高常态化融合效果的途径激发国有企业党建活动开展热情,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并未制定相应的党建计划,也未推出年度党建目标,以应付心态应对考核,或取消党建考核制度,造成党建工作难以开展。
(三)党建与企业文化差异较大
不少国有企业对产业规模、业务收入关注较多,但对精神文明领域建设缺乏重视,在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这些企业普遍未能向各部门告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造成部门之间互动较少,难以形成整体、先进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国有企业可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塑造高品质企业文化,以党建工作为基础组织特色企业文化活动。梳理和改进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能够更好发挥党建促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打牢基础。
(四)党建管理队伍有待壮大
人才一般是指企业中专业能力较强、岗位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出色的员工,能够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推动力,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产业结构完善、国家经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国有企业需关注如何壮大党建管理队伍,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落实,这是由于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塑造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党建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能够有助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高效开展。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政工人才较少,在党建工作开展中较难全面贯彻上级党建精神,难以充分领会文件精神,在内部管理框架改善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并未设定单独的党建管理部门,导致企业党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缓慢。现有党建岗位人员大多创新意识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同时不少岗位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党建岗位人员存在继续学习、锻炼的热情,但企业并未形成岗位在职培训方案,导致党建工作出现形式主义情况。
三、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策略
(一)制度先行,落实国有企业党建责任分工
国有企业近年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积极融合党建工作,通过出台党建制度的方式提高党建工作影响力,并明确党建部门职责范围,确保党建考核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国有企业在党建和生产经营融合时,需从制度层面出发制定合适的融合路径,使得党建工作能够持续结合企业核心业务,并在内部管理规章中加以呈现,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党建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党建氛围,为基层员工提升认知、主动参与党建工作带来契机。国有企业可基于“一岗双责”制度,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直接结合,提升所有管理干部对于党建工作的关注程度,在日常管理中突出党建工作重要性,并由党建监督部门负责党建计划落实跟踪。
(二)目标融合,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对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言,党建和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需结合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匹配企业生产经营的党建工作计划,这不仅可以丰富党建工作开展途径,也能够结合生产经营计划节点科学布置阶段性党建工作任务,使得各部门能够基于自身党建目标开展相关党建工作。如在进行“创先争优”评比活动时,国有企业领导人可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一项主要指标,引导部门负责人、基层员工自主参与党建活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党建活动,并助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高效开展。
(三)创新品牌,深耕国有企业的党建文化
企业文化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是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通常被认为是与国有企业在面临困难时打破困境的前提,能够充分呈现出企业价值观,因此国有企业需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积极引入党建元素。党建文化能够在内部规章、岗位规范中得到体现,可以挖掘员工潜力、提升员工岗位热情,从而能够有助于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增强企业内部向心力。国有企业党建文化塑造,可以全方位展现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推广为基础,鼓励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管理思维和战略方向,并通过文化引导的方式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提高岗位归属感。国有企业可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企业文化中,进一步展现企业文化政治性,在强化员工爱国情怀的同时,逐步形成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国有企业文化形象。
(四)人员培养,壮大国有企业党建队伍
国有企业需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和学习,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对党建人才实行跟踪培养,优化党组织人才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坚持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合的思想,一方面提高人才忠诚意识、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给予人才更多实践锻炼机会,让人才在特定岗位上发光发热,逐渐成长为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队伍能够得到全面优化,以往党建工作中的不良现象能够逐渐消除,党建与生产经营可以实现深度融合。
四、结语
在新时期,只有全面提高国企党建标准,深度融合党建与生产经营,才能发挥党建作用。国有企业领导要全面转变党建工作理念,推动党建制度更新,加强企业经营与管理,从目标融合、文化融合等方面入手,壮大国有企业党建队伍,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蒲雅静. 当好"粘合剂",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的探索[J]. 现代经济信息,2021(17):193-194.
[2]景红. 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7):56-58.
[3]黄崴. 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的探讨[J]. 改革与开放,2021(5):60-64.
[4]郭庆萍. 当好"粘合剂",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的探索[J]. 商情,2020(6):99.
[5]薛李. 浅析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J]. 文存阅刊,2020(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