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我国环保水质检测准确可靠性探究

刘平 肖乃衍

湖北良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重工业发展迅速。因此,河流和地下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随意排放,水中污染物迅速增加,许多湖泊的海藻濒临爆发,威胁生态稳定。生态环境问题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环境是自然界辐射范围最广的系统,其影响力也是最强的,已经占据了整个地球环境中最重要的地位。作为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应当重视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处理,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的力度。
关键词: 水质检测;可靠性;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稳步提升水质检测效果,消除干扰因素对水质检测的影响,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突出检测效果,优化检测流程,通过水质检测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水质检测全过程控制。废水的检测技术能否提高,也会影响废水的处理。检测废水本身是很难控制的,而废水处理工作又常常受到众多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也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为了使检测化验的结果更加准确,我们必须在实际中加重对误差的分析,尽最大的可能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误差。

1水质监测对水环境保护的作用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分支,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缺乏、用水困难等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持续存在,这些问题日益加剧。如果人类或动物饮用被污染的水,轻则生病,降低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安全。现阶段,我国虽然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但实际治理效果与预想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太湖、滇池、白洋淀等淡水湖,已经明显富营养化,这意味着我国水资源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提高水质监测水平势在必行。为满足这一需求,一方面需要靠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强化水质监测工作,对地区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利用现代化治理技术控制和处理水污染问题,从而为推进环境工程建设提供充分保障。

2、水质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每年,我国生态环保部、环境监测站等部门都会对当地的水质检测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个别检测人员对水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成熟,分析仪器的操作程度和仪器设备的调试规模还不成熟。比如检测中出现问题时,检测人员在采集样本后14天以上才要求解决,然后提交实验室分析。采集样品时忘记添加固定剂,没有设定校准曲线的置信区间和精密度,导致全辖区水质检测缺乏深入细致的控制。向上级单位汇报时,数据失真,导致水质检测受到不利因素干扰。当前地表水的监测工作站常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运营,第三方机构水质检测包括水中氨氮含量、总磷、总氮、大肠菌落、氯离子含量、铜、汞等28项,检测过程包括制定水质检测方案、合理布置检测位置、采集样品、样品的运输和化验室交接、样品分析、数据的处理和上报,第三方机构分担了检测站的繁杂检测工作,但检测站常缺乏对委托机构的质量目标监督,会影响整个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3、提高水质检测的措施

3.1、做好准备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实验室准备可以有效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配制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选择容器不能随意,物料容器由被监测物质的特性决定,应根据被监测物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对于不同形态的水环境样品,选用的容器也不同,不同的容器要分门别类放置,不能随意使用。采样后及时清洗容器,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方便后期使用,避免浪费,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在分析实验中,应掌握试剂纯度,不同环境可能会对试剂纯度产生影响,如蒸发过程会对试剂纯度有一定的影响,应重视样品试剂,利用合理的方式检测样品试剂的纯度。实验室的准备工作不容忽视,应提前完成准备工作,确保对水质进行有效监测,相关人员要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问题,获取精确的监测数据。

3.2、样品收集

采集被测水样时,应使用离子水清洗聚乙烯瓶,不能使用强酸强碱洗涤剂。由于这些清洁剂含有大量的离子,一旦在清洗过程中投入使用,设备就会沾上这些清洁剂,对检测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样品采集完成后,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检验,而是对样品水体进行过滤处理,还要在恒温4℃的环境当中完成此项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样品当中已有的细菌在不同离子浓度以及温度下出现大量繁殖的现象。但是由于受到冷藏环境的影响,只可以对细菌实施初步压制作业,无法杜绝细菌的繁殖,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检测时间进行规划,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实施水质检测作业。对已经超出冷藏时间的样本,不能实施水质检测作业,要重新提取样本。在实施检测作业时,要依照规范完成检验工作。

3.3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质监测正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设备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载体,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只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充分有效地提高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做好设备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众所周知,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人为操作、环境温度等各种因素影响,会产生质量问题或故障问题。为避免这类问题发生,需要水质监测机构结合仪器设备种类、操作规范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明确的仪器设备维护检修计划,通过日常管理和定期管理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在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前,还要做好检定和校准工作,保证其精确度良好后才能进行水质监测工作。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需要对仪器设备维护检修进行准确记录,为其更好地投入使用提供保障。

3.4、规范工作标准

在常规水源分类的基础上,对于检测水样的采集和制备,检测人员仍需按照相关制样要求有序推进。为了保证水样与源头水质的一致性,检测人员需要对采样设备进行筛选和调试,避免设备因素对最终检测效果的影响。为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可在水样采集区设置多个采集点,通过多次多量水质取样,防范干扰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消除检测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排除干扰因素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

3.5、加强对水质监测人员的培训

有必要对水质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操作水平,使他们对监测工作有充分的了解,高效地完成监测,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在水质监测过程中,既要发挥技术作用,充分处理水中的有害物质,又要避免影响水中的其他物质。水中的物质多样,不同成分和金属离子都会干扰有害物质的消除,因此,监测人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相关技术,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专业沟通,提升水质监测质量。监测人员要将技术与水中的物质进行有机联系,消除有害物质。

结束语

水质监测在水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这一工作过程的管理。但是,对于地方主管部门来说,开展水质监测存在一定难度,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技术、培训模式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重视。监测部门及检测机构应持续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监督和检测,及时掌握并反馈水质变化,为针对性开展应急治理、补流等措施提供必要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照锐.环保水质检测仪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2]杨赛花.面向环保领域的重金属在线检测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3]王中贺,李佳伟,刘伶,高蓉.新型环保水质氨氮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5):2146-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