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水能、石油、煤、天然气等)进行比较,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非常规能源进行开发利用,主要包含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比较有限,为了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明确意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也作为社会的主要能源来源。对于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来说,主要是将新能源合理转化成电能过程,充分展现出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1分析当前我国风力发电具体发展情况
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具体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引进新的技术;第二个阶段为:消化、吸收新技术;第三个阶段为:自主创新阶段。现如今,我国大力开展风力发电系统建设期间,取得了很多不错效果,推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例如:我国风力制造产业不断提高综合水平,进一步完善风力发电市场发展规模。当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产业与设置的零配件、生产模式等都不能实际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然而与以往进行比较,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应加大培养和探索自主创新能力。新形势下,应注重创新科学技术,合理构建完善的风力发电体系,将新能源作为十分关键的能源。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电环节普遍应用新能源,与此同时随着能源越来越少,社会逐渐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了重视程度。风力发电自身不会产生污染,施工时间短、投入资金不多,在此基础上加大了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力度,使风力发电系统在运行期间产生了很多变化,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深入进行研究,积极探讨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可以确保风力发电系统在运行期间充分展现出保护环境的优势[1]。
2分析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2.1合理运用风力发电技术
截止2022年,我国火电占总装机容量的52%,水电占16.1%,太阳能发电占15.3%,风电占14.3%,核电占2.2%,生物质发电占1.6%。
下图是2022年我国电各类型电力装机占比情况:
由此可见风力发电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较大比重,2022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3.65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35亿千瓦,海上风电3046万千瓦,海上风电占风力发电的8.33%。为推动风力发电在总装机容量的占比,需大力推动海上风电的建设。同时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全球能源结构重塑,海上风电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海上风电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等特点。我国拥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海上风电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上风电由前期的滩涂浅海风电向深海发展,由中小机组3MW-5MW向12MW-16MW大型机组发展:离岸80KM的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目前距离陆地最远的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单机容量16MW风机于2023年6月底完成安装,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
同时海上风机基础的结构形式出现多样性,较前期的钢管桩、承台基础,出现了漂浮式基础、重力式基础、复合地基基础、负压筒基础等技术新颖的基础形式,这些技术为降成本提供了最直接的方案。
中国风电产业在人才、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实现了海上风电产业链核心技术突破和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产业化、国产化。中国的风电产业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上下游互相交织的开放性合作,不仅推动全行业向大兆瓦海上风机升级,还让创新技术在更多的下游实践应用中不断地完善,让中国风电整机和配套供应链产品在全球风电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训,引导技术人员自主学习更多风力发电技术相关知识内容,并对具体应用原理进行熟练掌握。技术研究人员应对实际应用风力发电技术进行全面了解,综合性分析风力发电技术应用期间产生的各种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制定完善的应对方案[2]。
2.2做好科学规划工作
为了促进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做好完善的规划工作,充分展现出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个职能部门应遵循节约环保工作原则,对新能源市场需求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对热电厂、水电厂建设等进行合理规划。技术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目标加以明确,这也作为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基础。聘请专业设计院、公司按能源主管部门要求做好区域能源规划。尤其是注重优化与完善规划方案,明确技术的应用标准,深入探索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制定有效应对方案,可以促进新能源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实际应用新能源发展技术期间,应确保新能源在网络内做好运行工作,可以提升运行的可靠性。当前,我国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发电技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电力系统运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系统运行呈现出复杂性特征。为了不断提升整体电力服务质量,应做好电路设计规划工作,全面提高整体控制效果。在实际进行发电系统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当地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做好科学规划工作,有利于全面提升技术整体应用效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保障[3]。
2.3科学运用现代化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现代化控制技术进行科学运用,主要为自适应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通过科学运用现代化控制技术,具备了不错的反应能力。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模糊控制目标。开展风力发电系统建设期间,能够合理建成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科学控制风力发电机组,优化模糊控制方法,有效提高整体应用效果。
2.4科学控制谐波
注重开展谐波管理工作,能够对风能发电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方式。做好谐波的检测工作,可以提升风力发电能量运行稳定性,确保电能质量。主要实施措施为:通过静止无功补偿器,对风力发电运行进行管理与控制。对于静止无功补偿器来说,主要由谐波滤波器、电抗器共同组成。使用这个装置具备的优势在于:有着很快的反应速度,同时可以对整个网状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实时控制与监控。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在实际过程中,通过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方式对电网电压变化进行智能调节,工作行为主要为根据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方式获取监控结果。在对谐波进行科学控制、提升风电场电能质量以及降低人们日常工作劳动力度等多个方面将会展现出自身应用价值。
2.5提升储能技术应用水平
风力发电技术主要应用目的在于: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改善。第一,注重提高发电技术经济性。当前,我国在风力发电技术上还存在着不够完善的情况,一些设备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加大了风力发电场整体运行成本,同时在实际应用风力发电技术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上限制。面对这个问题,企业与相关部门应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制定完善的实施措施,合理降低风力发电运行成本。自主研发技术,合理控制设备生产成本。发电技术发展过程中,应明确意识到提升储能技术的意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白天的用电量比较大,针对发电设备应将能量做好合理转换工作。开展输送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设备超负荷运行情况。注重提高储能技术水平,确保设备应用期间可以同时做好存储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防止出现能源浪费现象。第二,对设备运行期间产生超负荷运转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降低设备运行负担。当前我国电池类型一般为蓄电池,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各类储能系统,积极探索如何提升蓄电池容量方式,有利于促进风力发电技术更好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推动“双碳”目标实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实际解决能源和污染相关问题。通过积极探索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充分展现出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永军. 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19):162-165.
[2]宋剑波. 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J]. 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4):148-149.
[3]梁立翔. 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技术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0):5-7.
[4]史佳钰. 新时期新能源风力发电相关技术研究[J]. 电子世界,2021,(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