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对医师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操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这就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医师临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水平提升,提升教学质效。因而本文就以实际医师临床医学培训为基础,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培训的临床医学科医师当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人,男性15人,女性10人,年龄最小25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28.5±1.25)岁,从业1.5-3.5年;对照组25人,男性19人,女性6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29岁,平均年龄(26.5±2.5)岁,从业2-3年。一般资料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均取得各位医师的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之前由医师进行自主预习,根据教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对疑问进行归纳。在教学当中由教师进行讲解基本培训内容,然后解答医师的疑问。教学之后医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预习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
观察组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首先在教学开始阶段进行情景教学,准备真实临床病例资料,设置问题,比如“根据病例摘要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以此让医师阅读分析案例,解决回答问题[1]。
其次,组织医师分成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分析,总结讨论结果。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旁听,进行实时的引导,对各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存在明显错误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讲解。完成讨论之后,小组代表阐述结论,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共同分析解决。
最后,教学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对各个医师的典型问题进行说明和指导,解答医师关于课堂学习的疑问。
1.3观察指标
先对两组医师的学习考核分数进行对比,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操技能。然后,对两组医师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比例用(%)标示,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利用t进行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师的学习考核分数对比
观察组医师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考核分数均比对照组分数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医师的学习考核分数对比(x̄±s)
2.2两组医师教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为92%,高于对照组医师教学满意度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医师教学满意度对比( %)
3.讨论
临床医师需要在开展医疗工作时,直接与患者面对面接触,属于医疗的一线工作者,临床医学需要根据疾病和患者实际情况,直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治,临床医学当中包含的学科非常多,对医师的基础理论、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应用有非常高的要求,临床医学的学习难度非常大[2]。面对纷杂的临床疾病,医师需要应用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临床治疗方法的正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临床医学教学是培养强化优秀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当中如何能够提升教学质量,高效的强化培训学习医师的学习效果,是培训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当中的深化应用,能够让临床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对学习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化,让医师在学习期间,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3]。通过具体临床案例及问题的分析、讨论与解决,医师能够更好的的实践运用临床医疗知识,解决临床疾病治疗问题。通过观察医师模拟临床治疗情境的分析解决过程,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医师学习的不足,从而在教学当中进行正确指导,促进医师临床实践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提升。
经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观察组医师的各项临床医学学习的考核项目分数,都比对照组医师分数高,并且观察组对临床医学的教学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通过科学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改善优化临床医学教学效果,全面强化临床医师学习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综合素养,为培养优秀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动力。尤其,我国临床医疗的发展对优质临床医师人才的需求度比较高,在临床医学教学当中深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周婷,崔鹏飞.微课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5(05):596-600.
[2]陈喜,谭丽玲,李佳,朱燕,王声兴.CBL与Seminar整合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4):123-124.
[3]石羽茜, 魏怡真, 朱惠娟,等. 模块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实践与探讨[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 v.40(04):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