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教师在教学时会组织学生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希望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为他们之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现在的教学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可以推动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师生互动以营造和谐愉快氛围
要想真正打造灵活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出更加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实则就是针对现有的教学情景信息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个人在教学方面的观点和认知,形成比较全面的判断。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具备信息提供的功能以及激发学生运动潜力的功能,教师可以针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改变学生的运动思维和习惯。学校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体育课程是健身运动、休闲体育运动以及竞技运动等多种运动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更是应该遵循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身体发育特点。这样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发展理念,这才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开设的根本目标与方向。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趣味性活动主题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为小学生创建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主题,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在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决策者。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主导角色。但是单纯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形势来看,通过教师作为引导所开展的身体活动以及主导活动直接决定了小学生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和体育乐趣。尤其是在教师自主支持环境之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成果往往更佳,教学成果也更加显著。比如在进行跑跳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依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具体特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同时设计出相应主题的教学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相关运动的时候需要以游戏作为根本,将技术型的教材游戏化呈现,如“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等游戏活动,可以将从前看起来比较无趣的立定跳远项目变得更加形象以及具有趣味性,也可以打造更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比较活泼有趣的环境当中掌握相关的技能与知识,是切实帮助小学生提高体育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
三、结合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避免过分注重形式,导致了内容方面的欠缺。同时也应该避免注重技能教学忽视学生思想方面的诉求考量。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小学体育学科教师要想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就必须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智的发展,倡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同时也希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分沟通的平台和机会,这为学生在未来的共同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加持,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分组进行学习。
分组互助学习的方式更加符合动态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比如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一些日常并不常见的运动项目进行视频播放,对于一些动作要点也可以进行动态拆分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这些动作的技巧要点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也可以使得学生在后期真正进行运动的时候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运动的安全性。当然,情景教学法也离不开整体环境的营造,所以教师也需要确保学生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器材和场地都足够充足,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得以进行对应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确保学生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后期,学生通过分组参与的方式针对一些体育锻炼项目进行多次练习,这样也就切实发挥出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参与度,并成为有效提高小学生运动效果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学习动机才更加明确,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更加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实现快乐体育的学习目标。所以作为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也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点,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动物家族角色扮演,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设定的森林派对活动场景,鼓励学生均参与到角色模仿过程当中。
这样的情景教学方式不仅更加新颖,同时也可以真正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确保学生可以更为快速地进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融入生活化理念,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还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认识到体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往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专注于体育项目本身,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技巧,然后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他们的能力。但是此种方式过于枯燥,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要从生活角度出发,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不同体育运动,以此为基础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小学体育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可控、生动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袁春平.小学体育信息化教学实践探析[J].体育视野,2023(14):112-114.
[2]刘孟龙.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健康教学的融合途径[J].体育风尚,2023(07):134-136.
[3]潘春露.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体育风尚,2023(07):59-61.
[4]姚笛.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开展路径[J].体育风尚,2023(0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