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初始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落实新课标要求,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增强身体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一、注重营造气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成为这种“真教育”的创造者,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们普遍喜爱那些充满爱心、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而对于那些态度傲慢、不关心学生的教师,他们往往敬而远之。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积极锻炼,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二、注重教法改革
快乐学习是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从而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快乐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在教授“多种姿势爬行”一课时,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就可以创设参观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模仿自己看到的小动物进行爬行,引导学生认真练习。这样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鳄鱼爬、大猩猩爬等动作。学生开心,就会积极练习,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显著增强。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游戏能让他们开心、快乐。体育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融合在游戏中,以游戏促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比如在教授二年级的投掷课时,笔者在小沙包上系了一根彩带,课堂主题为“画一道漂亮的彩虹”。在上课时,笔者提出“你们见过彩虹吗”“你们看到的彩虹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引导学生。学生们纷纷抢答“彩虹是彩色的”“彩虹是弯弯的,像拱桥一样挂在天上的”。然后,笔者将准备好的有彩带尾巴的小沙包发给学生并郑重地说:“这节课我们做一个游戏——‘画彩虹’。”学生听后都开心极了。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都在认真玩游戏,思考怎么画得高、怎样画得美。最后,每名学生都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快乐的、兴奋的,教师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是高效的。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即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技能学习中,这种教学方法尤为有效。以四年级学生的篮球行进间运球技巧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运球,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巡视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球不随人走或球频繁地落在脚上等。3分钟的自主练习后,教师就可询问学生是否遇到困难。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便有机会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探究式学习通常比单纯的技能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开始时,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当他们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时,教师再进行示范和讲解,通常能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它旨在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并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通常体现为两人或多人小组的合作形式。
例如,在练习足球的脚内侧击球和传球技巧时,两两合作是必要的。练习脚内侧击球时,一人练习另一人辅助,双方再互换角色。在学习脚内侧传球时,也需要两人合作,一人将球传给另一人,然后两人互换位置。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双方的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提升,身体也得到了锻炼。此外,小组合作竞赛也是一种常见形式,要求学生在团队内相互理解和默契配合,共同努力争取团队的胜利。
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挖掘个人潜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塑造了优秀的个性品质。
三、注重学习评价
评价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现代教育强调既要进行结果性评价,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最终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应留意他们在课堂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说:“虽然你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体育技能,但我注意到你在课堂上非常努力,这样的精神值得表扬,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种具体、积极的评价方式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被肯定和鼓励时,他们会对下一次的课堂充满期待,并对体育活动产生更强烈的兴趣。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具体,避免使用“好”“很好”“对”“很对”等过于泛化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肯定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如“你的想法正好和老师的一致”“你观察得非常细致”“你的回答非常完整”等。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当学生听到教师给予的真诚评价时,会感受到由衷的快乐。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双减”的政策下,体育教师们要主动地进行一些改变,把“减负不减质”作为教学核心,持续地提升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实效性,并在此基础上,以学校的具体状况为依据,开设一些校内的体育社团或运动俱乐部,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育。与此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发课后体育运动任务,构建起家校协作的方式,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学校的体育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柳燕.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7(12):262.
[2]托勒恒·卡布提.关于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0,544(40):89.
[3]王国红.浅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47(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