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策略分析

彭尚

汨罗市楚雄中学,414400

摘要: 初中体育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活性等身体素质,这不仅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肥胖、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免疫力,显著降低流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抵抗力,有效降低受伤的风险,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运动竞技中更加安全和自信。
关键词: 初中体育;身体素质;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895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体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帮助学生更快、更准地记忆知识。基于此,本文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引。

一、坚持兴趣导向的教学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也正因如此,部分学生无法接受教师的教诲,在此基础上,假若教师秉持着“说教”的口吻开展教学,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形成极为严苛的限制,学生非但不会听从教师的要求,反而会呈现出极强的抵触情绪。为了达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投其所好,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以兴趣为导向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以“足球”的课程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一改从前的说教口吻,可以试探性地将足球竞赛中的元素引入课堂,并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在脚内侧停球以及外脚背运球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两种动作的技术要点,开创性地设计“足球技术挑战赛”的游戏活动。具体而言,教师首先需要通过演示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技术动作,当学生完成练习过后,教师就可以安排他们以“两两一组”的模式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并以小队的形式参加比赛,看哪一组成员的运球时间最短。在布置方面,教师需要预先在场地内设置多个障碍,每个障碍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1米以内。学生必须使用外脚背带球的方式带球,且在穿越障碍的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停留,同时也要避免脚、球与障碍物有任何接触,当带球至中点过后,就可以直接射门。这个游戏活动既考验了学生的带球能力,又考验了学生对射门要领的掌握,是在实战情境之下的真实模拟,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足球技术。并且,每一组获胜者都会收获教师的褒奖,学生也自然能够收获更多的快乐与自信。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浓厚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教学的实际效果,氛围浓郁的课堂自然能够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也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重视对课堂氛围的把控,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才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就需要调节好个人情绪,尽量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抵触情绪,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篮球”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预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篮球明星在比赛中的名场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以适当的话题引导,就能够活跃气氛,进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固然应当在营造学习氛围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但这种引导作用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导”作用,教师反而需要为学生留足讨论空间,赋予他们开展互动与沟通的自由。当讲解到球前变向运球、运球急停急起、运球后转身、急停跳投等具体的篮球技术动作时,教师就可以循着话题对技术动作进行拆解,辅以动作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借助课堂氛围的感染力最大化教学效果。

三、应用分层叠级的教学方法

客观来看,即便处于同一年龄段,但不同初中生在体育运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的运动能力尤其优秀,可以很快地消化各种技术动作要领,基本实践训练对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而另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由于长年缺乏锻炼,在简单的几个动作过后,就已经气喘吁吁,更无法进行后续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安全性为核心原则,尊重学生体质上的客观差异,应用分层叠级的教学方法。以“1500米跑”的课程教学为例,部分学生无法跑完全程,即便勉强完成,在时间上也远远达不到标准。为提高学生耐力,使其能够安全地完成1500米跑,且将用时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具体而言,教师需要预先将学生依照性别划分为男女生两组,并在此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能力基础,将每一组的组员划归到“能够跑完全程”以及“不能够跑完全程”两类,并依照更加具体的划分制定教学方案。针对“不能够跑完全程”的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就要对其体能、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素质进行考查分析,合理安排500米跑或800米跑的路程较短的训练,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800米跑过后,教师就可以视情况将路程提高至1500米。针对“能够跑完全程”的学生,教师就要秉持能力提升及体能强化的原则,为他们制定阶段性的能力提升方案,采用缩短用时、引入器械训练等手段,锻炼他们的肌肉力量,抑或是针对性地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专项素养。

归根结底,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那么教师就需要正视当前体育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关注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成长方面的缺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坚持兴趣导向的教学原则,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应用分层叠级的教学方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与此同时,关注学生身体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及柔韧素质的发展需求,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原则,落实理论、技能及动作教学,让他们在运动中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霞.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和方法[J].新课程,2021(33):36.

[2]文玉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J].文渊(高中版),2021(7):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