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

范青

成都市锦江区外国语小学校,610066

摘要: 现当下,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落实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如何把新课标与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好的课程改革方案也需要以教学活动作为载体,所以怎样利用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就变得十分关键。鉴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全面认识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以及新课改的精神,转变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继而促进体育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4.1589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体育课程改革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也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时候,体育教师应当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摒弃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并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逐步实现角色的转变,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利用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教学的改革,希望能够为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创新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基本身体活动》的跑和跳跃知识时,体育老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体育能力,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与跑、跳有关的知识以及技巧。主动探究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兴趣。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身体平衡的技能的学习十分关键,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各种体育技能。在教授基本身体活动有关知识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可以把单腿跳跃、单腿站立以及单腿接力的比赛活动融入其中。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身体平衡的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把有趣的游戏与教学改革进行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真正习得体育技能,从而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二、转变教师体育教学理念

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转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响应新课标号召的必然之举,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限制了他们探索体育乐趣、发展个人潜能的空间。因此,深化对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引导他们从“传授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技巧,更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参加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及在线课程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拓宽视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翻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深刻理解并实践“因材施教”的原则,意味着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及学习进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体育教学计划。通过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安全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既避免了运动伤害,又促进了技能的稳步提升。此外,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个性,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也是新时代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转变教师体育教学理念,是推动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持续的专业成长与实践创新,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伙伴,共同探索体育的无限魅力。

三、丰富体育教学器材

在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中,丰富且高质量的体育器材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器材体系,是小学体育教学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体育教师应主动肩负起学习与创新的使命,深入了解各类体育器材的功能、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知识,成为器材使用的专家。同时,他们需与学校管理层紧密合作,共同规划体育教学器材的采购与更新计划,积极争取并合理使用体育教学经费,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最大化地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成长。学校方面,提升体育教师准入门槛,不仅关注其教学能力,还应重视其对体育器材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体育探索之旅中的可靠向导。此外,学校应建立健全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与更新,确保器材的安全性与功能性,避免因器材老化或损坏而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教学质量。在引入先进体育器材的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器材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能水平学生的需求。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与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器材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动手能力,让体育器材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与见证者。

四、加长体育课时占比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体育与健康的紧密结合,强化小学生的身身体素质,坚持课内与课外体育学习的有机结合,以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得到质的飞跃。然而,由于许多小学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被文化课占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得到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且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体育课也成为了学生放松、休息的一门课程。鉴于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体育课的课程管理,重视体育锻炼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育部也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引导学校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在日常的成绩中添加体育学科,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新课标改革被看作是我国“双减政策”之后的又一大变革。小学体育应当配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加快创新基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强化自己的体育教学技能,为学生创设有趣的体育课堂。同时,教师也要正视在体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探索出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宝奎.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84):52.

[2]孙彩云.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