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分析

方哲俊

摘要: 本文对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措施展开了分析,希望为工程项目施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随着城市建筑规模扩大与数量不断增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了多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基于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实施,要进一步做好工程质量监管,进而有效促进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62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需要建筑单位提高安全监管意识,根据施工类型设立对应施工标准,并做好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动态跟进管理,有效实施工程监管,对于促进建筑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工程质量监管是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的必要举措,具体监管中需要注重很多要素,只有针对每个环节都做好质量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都将提升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目标,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中并没有拟定标准化的施工准则,对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建筑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因为质量监管控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缩减施工成本,建筑单位不得不严格控制监管部门的工作,并没有给予该部门过多职权,形式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1.2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发展,随之而来的建筑行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劳动分工的增加,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变的更加复杂,再加上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在业务流程管理和内部结构协调上难度更高。施工监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施工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岗位与岗位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提升。另外由于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对应施工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在出现问题时难以找到直接负责人,各个岗位之间相互推诿,进而还会造成工期上的延误,进一步增加了施工中的成本。此外,某些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流于形式,只是根据上级安排走走过场,没有进行专业的质量监管,不仅影响了施工质量控制,而且还会形成潜在的安全隐患[1]

1.3质量检测环节安排不科学

一个建筑工程往往是多方合作共同完成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与对应的合作机构根据工程安排签署了详细的合作协议,在施工中应当按照合同规定标准展开施工,应结合工程造价进行施工成本控制,从采购到施工、竣工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做好对应的监管工作。一旦在日常检查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则需要由施工方进行及时处理,找到对应负责人,及时分析出质量问题形成原因,商议出合理的改进对策再进行返工。根据合同规定,大部分施工单位都需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但是由于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受到影响因素较多,难免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4工程施工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大部分建筑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手段并不了解,由于没有参加过相应的技能培训,加之从业者的年龄结构也偏老龄化,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技术手段普遍落后,限制了施工效率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工程一旦产生质量和安全上的问题不仅会严重耽误施工进度,还会影响到企业形象。

2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2.1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意识

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意识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首要环节,建筑单位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认识到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舒适性要求更高,只有保障工程质量才能获得群众和市场认可,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才大有助力。在建筑单位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意识工作的落实上,政府需带领事业单位在此问题上做好宣传,进一步对工程质量提高意义进行普及,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建筑标准。

2.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进行建立完善,基于此,就可以更好地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在具体监管条例的制定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监管办法,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在监管过程中,质检人员需要和施工单位做好沟通工作,双方协同配合,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同时还能减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更好地让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随着建筑市场日益扩大,建筑单位要根据建筑工作实际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建筑单位要制定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全体职工按照统一标准展开各项工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好补充,对该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工程质量监管的责任需要落实到全体施工身上,各部门工作人员一定要全力配合,打造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共同参与执行各项工作,在相互监督的工作模式下,切实提高建筑质量。

2.3明确施工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

影响建筑施工的要素中,有客观性条件如建材质量、地理环境、气候等天然因素,也有主观条件,如施工人员水平、技术等等。施工人员作为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建筑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施工成本控制上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后,建筑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对作业人员进行合理安排[2]

首先,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再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培养,推广新技术,进一步促进施工效率提高,通过提高工人综合素养,从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工程质量好,经过监管验证没有返工现象即可增加绩效或者分发奖金。

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监督工作,要以安全施工为大前提,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为终极目标,在施工各个环节中都应做好系统性的管理,如施工材料的采购与质检、施工技术选择等等。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为建筑单位的不断发展也打下了良好基础。

2.4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建筑单位工程质量监管中的项目造价、成本预算和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均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完成。通过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在提高施工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信息技术来做好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也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建立,在施工现场践行质量监管工作之时,可以通过安装24小时的监控摄像头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监督,在实时监控的模式下,有效保障各项施工技术的严密落实。同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有效加强各施工岗位之间的联系,可进一步促进施工效率提升,从而还能帮助建筑企业获的更高经济效益。

结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完善的质量监管制度的落实,不仅能够确保施工工作有序落实,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随着建筑单位逐步认识到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运用了多种手段去尝试强化质量监管工作,这种探索精神对促进建筑工作良好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邢正江.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分析[J].建筑与预算,2021(05):38-40.

[2]陈定坤,王海豹.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策略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1(0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