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刘超

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 玉米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年中旱涝交替与病虫害侵袭,当地为了实现玉米高产栽培, 应改变玉米生产的粗放式管理,全面实施和优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做到科学栽培与种植。
关键词: 玉米;种植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8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玉米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给当地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选地与整地

在选地阶段,首先要确定当前地块的水土情况,才能确定该土壤环境是否适合种植玉米。在选地时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尽量不要在不适合的地块种植玉米。在种植前,可以对土壤进行肥育,运用矿物肥与可降解矿物肥的微生物提升土壤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并运用生物与物理方式提升土壤的肥力,对土地秸秆还田和施肥后进行深耕深松,再有效地镇压以便提升土壤肥力。若是往年种植过玉米且出现过严重病害的地块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同时严禁将往年的秸秆作为青料播撒入土壤之中,以防止间接传染。

2.玉米品种的选择

为了达到北方玉米高产栽培的目的,种植户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一方面,要针对土地的状况选择玉米品种。北方玉米种植土地辽阔,各个区域的土地会由于降水量等生态环境的原因存在差别,包括营养成分、水量和盐量等。根据不同的土地状况选择不同的玉米品种,含盐量高的土地选择抗盐抗旱的种子,针对于含水量高的土地则选择抗洪抗涝的种子。另一方面,科学选择玉米品种需要重视良种的培育,培育出更加适合农作土地的玉米品种能够提升整个区域的生产质量,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要做到培育良好的玉米种子,种植户需要引入高产的新品种,了解其对当地情况的适应性,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范围。总体而言,玉米品种的选择是种植玉米的前期工作,是保证玉米良好生长的保障,良好品种的培育工作需要得到人们重视。

3.播种

在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之中,科学的玉米播种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土壤温度都是影响玉米种植水平的重要因素。为避免耕地土壤质量导致的秧苗失活,可通过增加播种量进一步实现秧苗结实的保证。在玉米种子播种过程中,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可以合理设置玉米种子间的播种密度。使玉米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不同的玉米品种在播种时种植密度不同。同时,在玉米播种过程中,播种者应定期检查玉米的生长状况。并及时灌溉缺水的玉米种植区,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充足。在玉米种子的种植和施肥过程中,肥料应与种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被烧死。

4.定值密度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种植密度的问题,晚熟的玉米品种植株一般是比较大的,所以在种植的时候应该将植株的密度分配在每亩4500株左右,较小的植株一般都是早熟的植株,相对来说可以在每亩5000植株左右进行分配。有的玉米在种植的时候是需要较早的时间,像是春玉米是需要提高种植的密度,而夏季的玉米就要降低种植的密度,土壤肥料力度相对不错的地方也应该降低植株密度,而土壤肥料力度相对不好的地方则要提高植株的种植密度。在山区土地的凹陷位置的植株种植中的面积应该相对较小一些,在凸起的地方种植的植株面积要相对的大一些。

5.玉米病虫害防治

5.1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目前专注于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主要是指利用高品质玉米栽培技术来提高玉米的存活能力,减少玉米害虫和疾病的发病率,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减少玉米害虫和疾病的可能性。采用这种防治手段,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品种,优质种子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只有高质量的种子不能提高产量,还需要协助科学栽培技术。

5.2玉米病毒的表现及防治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病毒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会出现大量的绿色条状和圆点的斑点。随着玉米的生长,它们会逐渐蔓延到整个玉米叶片,最终形成玉米叶片的黄色条纹区域。这种玉米病毒对玉米生长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会严重的降低玉米产量。在玉米病毒防治中,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喷药。玉米播种人员应定期观察玉米种植面积,及时了解玉米生长状况,根据其受损情况进行医治。一般情况下,当玉米叶片上出现大量绿色条带和斑点时,应使用二甲氧基二甲氧基稀释液对玉米进行大范围喷雾。早期喷洒的目的是在幼虫生长前有效控制病害,将损失降到最低。

5.3大斑病的症状

如果是玉米叶片上的病害,主要病害是大斑病,严重时可对玉米叶片和玉米包膜叶造成损害。如果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一些小型灰色斑点会出现表面的叶子,然后蔓延到玉米的叶子的叶脉,终于使玉米叶子的中间部分出现棕黄色和棕色的大型斑点。如果这种疾病出现在空气潮湿的地方,大斑就会迅速在叶片之间蔓延,形成出现在叶子上的大斑,在那里,黑灰色的霉变会使叶子变黄或枯萎,影响玉米的叶子发育和覆盖物。

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佳途径。另外,在种植前要将土地进行深挖,特别要注意补充种植,这样可以减少大斑病的发生。在大斑病的早期,及时处理病叶,尽量减少相互间的传播。在播种过程中,应选择播种时间,播种后应加强田间管理,使用多种手段共同联合防治。

5.4玉米螟的表现及防治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螟是最常见的害虫。如果在玉米幼苗上发现更多的孔洞,这意味着玉米幼苗被玉米螟啃食破坏了。一般来说,在玉米抽穗期,会选择大面积农药喷洒玉米栽培区域,实现对玉米螟的有针对性控制。玉米螟的天敌是毛螟,毛螟主要分布在产量较高的玉米种植区,使用生物的手段防治以控制玉米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