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张薇

穆棱市水务局

摘要: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开不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本思路。因此,本文结合水资源发开利用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
DOI:10.12721/ccn.2022.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显示,我国是全世界水资源第四大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量的6%。但是我国人口总量较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水资源不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限制作用,所以当前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资源匮乏问题。现阶段导致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中各类污水不合理排放,加上管理部门监管不足;其次,农业以及工业化生产化肥污染,相关管理部门管理意识不足,各项配套设备配置不完备,致使较多被污染水源未经过有效处理便排入到水系统当中,导致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水资源利用更加紧张。

近年来,我国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节水意识在不断提升,但是未能在全民范围内有效普及,会诱发水资源浪费问题。在农业灌溉与现代工业化生产中,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导致水源应用局势更加紧张,水源浪费较为严重,这样将会大量消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次我国具有较为明显的季风气候,加上多数地区山系较为发达。我国北方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降水量充足,在夏季时刻南方降水要远远多于北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限制作用。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相互促进

水资源充沛的情况下地表水会受到表面热能的作用蒸发成为水汽,水汽遇冷后凝聚成水在重力作用下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这种水循环模式可以补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从而保障工业生产与农业灌溉的基础性要求。可以看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合理利用水资源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反之,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与功能也有所差异,生态环境对于水资源具有显著的依赖性。

2、相互影响

在水资源匮乏的前提下,地表径流减少,水循环过程减弱,说明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明显降低,无法满足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当前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面积开垦荒地、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等不合理的耕作生产制度加剧了现阶段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植物物种明显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另一方面,水资源污染会加速水的成分改变,无法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支持。由于水资源系统,特别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态环境系统的制约程度较大,流域内陆地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植被条件等也会导致水资源系统朝着不可逆的方向转变,降低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陷入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影响

1、严重浪费水资源

在目前看来,很多地区居民仍然没能具备较强的节约水源意识,因此表现为随意浪费珍贵水源的现象。例如针对灌溉农田用水而言,很多地区农民由于欠缺必要的灌溉节水认识,那么就会消耗过多的灌溉水源,并且无法做到引进新型的灌溉节水手段。除了灌溉用水之外,很多地区还表现为随意浪费日常生活水源的现象,进而呈现明显的水源紧缺情况。因此可以得知,当前城乡居民欠缺必要的节水意识,该现象直接造成浪费珍贵的水资源。

2、严重污染水资源

很多地区不仅出现严重浪费水资源的情形,并且对于清洁水资源并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因此污染了当地的水资源。具体针对水资源遭受污染而言,目前主要体现为有机农药、生活污水以及化工生产用水引发的重度污染。很多化工企业由于忽视环保,那么将会随便排放化工废水,以至于当地河流常年遭受程度较重的水体污染。并且,未能经过妥善处理的化工废水以及某些生活污水还包含毒害物质,以上物质很可能造成鱼类或者水生植被的灭绝,同时也加重了当前的水资源污染。

3、没有达到均匀的水资源分布

从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态来看,与北方地区进行对比,多数南方地区拥有充沛的水资源。这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具有降水总量较大以及山系较多的特征。因此在进入夏季之后,南方地区就会呈现充沛的降雨量。但是对于水源极度匮乏的西北地区而言,夏季降雨仅能达到四分之一左右的东部地区降水比例。在此前提下,由于受到不均衡的水源分布影响,因而客观上阻碍了当地的经济进步,西部地区居民甚至常年受到缺水的困扰。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扩大法律约束力度,建立节约型社会

当前要逐步扩大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对各个地区水资源开发应用对流域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与数量进行调节,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有效保障。其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各个流域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各项跟踪保护工作,为水资源利用提供有效的依据,突出各项制度重要作用。还要完善原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机制,结合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对二者关系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在今后长远发展过程中产生较大问题,或是出现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结合区域发展具体现状,对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因地制宜的发挥出区域水资源应用优势,推动区域多领域稳定发展。当地管理部门要重视宣传节约用水意识,最大程度保护水资源,这样有助于全面构建节约型社会。

2、对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全面实施生态保护基本原则,将流域与区域水资源进行全面管控,对水资源应用开发量进行规范化控制。针对水流域内外用水量进行有效计划安排,保障地下水一级湿地等用水需求能有效满足。

对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应用,防止水资源受到较大破坏。此外,要对不同区域、流域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掌控。还要分析生态环境基本建设情况,对供水现状、供水要求等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评价用水关系,对区域水资源浪费问题进行控制。相关部门要确定区域用水量指标,促使水资源能长远发展,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充足水源供应。还要重点对各个区域用水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统筹兼顾,促使社会稳定发展。

3、明确各项管理责任,做好水资源合理配置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要结合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在各类污染物全面排放过程中对排放浓度进行控制,适应高标准的水质控制需求。各个地区水源合理开发利用,地方自然环境能得到有效保护,才能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基于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基础上,对地方水源有效保护,对现代化生产生活用水量进行调节。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管理职责与考核重点,做好各项基本立法和执法操作,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各项综合考核评价工作,调查水资源现存量,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奠定基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各相关部门应引认识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于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做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俊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8):99+103.

[2]. 路献品,王刚,等.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的水文效应及其生态环境响应[J].环境保护科学,2014,40(1):18-21.

[3]. 李显锋.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概念的辨析与界定[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05):133-136.

[4]. 黄绪海,郑威.浅谈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能源与节能,2013(07):73-74.

[5]. 石岳峰,江红等.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性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4):21-24.

[6]. 何开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48.

[7]. 李光录.杂木灌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J].南方农机,2017,48(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