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水文地质勘查是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试验,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的过程,涵盖地下水位、地层结构、水文地质剖面、岩土体特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师可以获取关键的地质和水文数据,为岩土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水文地质勘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工程区域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水质、地层结构、岩土体特性等因素,为岩土工程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能够预测和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可以为基础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信息,水文地质数据有助于确定基础结构类型、尺寸和位置,从而优化设计,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类型分析
2.1钻探技术
旋挖钻探是一种常见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旋转钻头进行地层穿透,获取地下岩土样品以及水文地质数据,该技术适用于岩性地层和一些坚硬地层的勘查,能够深入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情况。钻芯钻探是通过使用取心钻头,在地下连续取得岩芯样品,样品对于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钻芯钻探常用于对岩性地层和含水层的深入研究,为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详细数据。
2.2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电法勘查是一种利用地下电阻率差异来推断地下岩土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技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可以识别含水层和非含水层的位置,为水文地质勘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信息。雷达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下雷达能够穿透地下岩土层,探测地下结构和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其非侵入性的特点使其适用于对地下水文地质状况进行高效快速的调查[2]。水位测定是水文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地面水文观测技术,通过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测定水位的高低,可以推断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水位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依据。地下水化学分析是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化验,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水质状况,对于判断地下水的适用性以及了解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离子含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2.3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对地表进行观测和监测,提供了一种全球范围内水文地质特征的获取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地表水体的分布情况、水体温度、湿度等信息,为水文地质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空中激光雷达技术通过发射激光束,测量激光束从飞机至地表的时间,从而获取地表的高程和形态信息,在水文地质勘查中,该技术可用于绘制地形图、提取地下水系信息等,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2.4数值模拟技术
地下水模型是利用数学方程模拟地下水流动和岩土层结构的工具,通过对地下水模型的建立,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地下水的流动变化,预测地下水位、水质等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地质信息系统结合信息技术,能够综合管理和分析水文地质数据,通过GIS可以实现对勘查区域地形、地质、水文等多层次信息的集成,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3]。
3水文地质勘查对岩土工程施工作业的影响分析
3.1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除了气温、降雨、降雪等自然因素影响之外,人类活动也会导致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尤其是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会对上层岩层与土壤结构与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在软化效应下,地下水分布情况亦会遭受一定干扰,而且由于岩土存在一定渗透性,一旦和地下水长期直接接触,必定会导致其渗透率出现改变。地下水水位一旦上升,采矿、地铁、隧道等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必然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停工现象。除此之外,地下水水位升高还会导致岩土强度下降,导致桥梁、山体等承载能力明显下降,甚至还会引发山体崩塌、桥梁断裂等事故,不但使得经济严重受损,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水位下降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是人类生产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地下水、矿物资源的大量开采,使得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出现了地下水下降的现象。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对地下水资源需求供给关系的认真评估、分析。大坝、水库等岩土工程的建设施工,会导致地下水供应短缺的问题。加上许多人为原因使得地下水位出现大幅下降现象,使得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裂、地面塌陷、坍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除此之外,地下水干涸、地下水受到污染等,也会影响岩土工程的施工安全。所以需要借助有效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应用,准确勘明地下水实际情况,为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岩土工程施工安全提供有效依据与保障[4]。
3.2地下水压力的影响
较之地下水水位的升高和降低,地下水压力问题对于岩土工程的影响更为明显与严重。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地下水压力不平衡,大大降低了整体工程的稳定性,不但导致施工风险隐患的大幅增加,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实际施工环节务必要精准勘测地下水的压力情况,并对其水压变动进行动态监控,必要时采取针对性策略来保证水压平衡,尽可能将地下水压力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最大限度降低其对岩土工程结构的影响,保证地基的稳固与安全。在具体作业环节,一旦发现地下水压超过规定范围,需马上通知有关负责部门,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落实相应措施,避免出现流沙问题而造成较大的工程建设损失。通过对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地下水压力的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更好地保障岩土工程建设与施工安全。在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涉及地质学、水文学、土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需要建立多学科协同的工作团队,集成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多学科协同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确保各专业领域的专家能够充分交流和合作,还需要将水文地质勘查的结果与实际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勘查方案和技术手段。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验证和调整,逐步完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标准和规范,提高其在岩土工程中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供关键的地下信息支持,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合理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需要持续深入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发挥出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优势。相关单位、部门必须重视加强对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分析,针对当前技术应用实际状况不断探索新的高效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应用体系,更好地为岩土工程的高效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健.岩土工程勘察中岩溶水文地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3,43(7):166-168.
[2]迟鹏飞.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1,(6):51-52+55.
[3]张倩清.水文地质勘查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3,(2):187-189.
[4]鹿传磊,刘占辉.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