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虽然小米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所种植,但是在地理条件因素的影响下北方小米的质量比较好,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要想为人们提供优质小米,还需要对其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结合东北小米的生长特点,不断提高中种植技术水平,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农户收益,也可以满足市场对小米的需求。由此可见,加强对东北小米种植技术要点分析十分必要。
1.地块选择
东北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比较适合小米生长,但是若采用连作种植方式则会影响小米生长质量,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不利于小米的正常发育,从而影响最终产量,这就需要实现地块的合理选择,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可以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可以选择前茬作物为大豆和玉米的地块,这类地块有助于小米的生长发育。
2.品种选择
在选择小米品种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北方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做到因地制宜,确保小米在所选地块中能够健康生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由于小米品种比较多,在生长期间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小米的抗性能力,尽可能的选择抗逆性强和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以此降低生长期间各类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在购买小米种子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这样才能保证种子质量。
3.科学整地
确定具体的种植区域后还要重视土地整理,这也是小米种植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在秋季进行深耕处理,以此改善土壤质量,保证土壤疏松,让小米根部充分延伸,从而促进小米生长发育,保证植株健。在实际进行深耕处理时要控制要耕地深度,通常在20-25cm,在深耕过程中也可以施加农家肥作为基底肥,有利于增强土壤肥力,保证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充足,确保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阶段小米的生长需求,使其可以健康生长。
4.合理施肥
基肥一般在秋耕阶段施加,选择农家肥搭配磷肥可以获得良好的施肥效果,保证土壤中的肥力充足,若错过秋耕时段也可以在早春施加基底肥。而种肥的施入一般是氮肥,已经是保证小米高产丰收的关键肥料,氮肥使用得当一般可以促进小米增产10%左右。但氮肥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要科学把握,以免用肥过多,产生肥害,得不偿失。如果以硫酸铵作种肥时,用量建议以37.5 kg/hm 2 为宜,尿素建议以11.3-15 kg/hm 2 为宜。
追肥增产作用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阶段,一般以纯氮75 kg/hm2 左右为宜。氮肥较多时,分别在拔节始期施“座胎肥”,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在小米生育后期,叶面喷洒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也可促进开花结实和子粒灌浆。
5.播种
在播种之前要对选择的小米种子进行处理,虽然有些小米品种的性能较为优良,但是为了提高其产量质量,降低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率,也要对其进行充分晾晒,选择光照比较强的天气进行晒种,可以控制种子中的水分,而且紫外线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有助于种子的快速发芽。还要对其浸种和使用专门的药剂进行拌种,主要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增强小米种子在生长期间的抗病虫害能力,所以,要加强对种子处理阶段的重视并保证整个处理流程的规范性。
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宜时机,这是关系到小米今后生长质量和产量的关键,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之间进行播种。小米播种方式比较多,如沟播、平作、垄作等,会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沟播,也称垄沟或平沟种植,在旱坡地上采用较多,优点是保水、保肥、保土。
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种植密度的合理性,确保小米在后续生长阶段有足够空间,在播种之前会综合分析该区域的土壤环境和光照强度等,以此来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小米健康生长。小米播量一般为0.8-1.0 kg/667m 2 左右,深度3-5 cm。旱地留苗一般4万~5万株/667m 2 。
6.田间管理
6.1保证苗齐苗壮
小米在生长期间若出现田间干旱的情况则会导致整个区域缺苗,为了保证小米产量,还要进行补苗处理,待小米植株生长出2-3片叶后要进行田间管理,进行查苗补苗,待生长出5-6片叶后进行间苗定苗,保证苗齐苗壮。
6.2除草工作
如果田间杂草过多会与小米争夺土壤中的养分,从而限制小米生长,影响其产量质量。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时一定要重视不同时期的除草工作。要尽早清除杂草并保证清理彻底。在进行人工拔草时要控制好拔草力度,以免对小米根部造成影响,不利于植株发育。同时一般中耕松土可以顺便除草,松土除草结束建议要高培土,以免植株发生倒伏,影响根系发育。
6.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小米生长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要想实现对这类问题发生的有效预防与治理,则可以选用抗(耐)病品种或无病良种等品种,做好田间管理相关工作。总之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首先建议必须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其次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农户要具备识别病虫害的能力,才能“对症下药”。治理方面如果可以采取物理或者生物防治那是最好,如果行不通,再及时采取化学治理,注意必须合理把握药剂的用法与用量。
6.4苗期防治
小米定苗后,如遇气候干旱,为防止红蜘蛛快速生长繁殖,采取三氯杀螨醇喷雾防治。如遇连雨天,田间湿度大,为防止粟芒蝇的繁殖,应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6.5成株期防治
小米抽穗后,8月上中旬正值三代黏虫繁殖生长期,此时注意检查,如发现有黏虫,要及时进行防治。小米株期如遇连雨天,气候潮湿,小米不抗锈病,病叶率在1%-5%时,及时采取如粉锈宁兑水喷雾等化学保护方法进行防治。7月下旬,如云阴雨天较多,小米径基部容易出现云状病班,应采用纹枯灵或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
结语:东北小米在种植期间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收益,对于每个种植环节都要加强重视与管理,了解不同时期的种植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当前在进行小米种植期间主要以绿色环保无公害和高产增收为主要目的,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在应用种植技术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技术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提高东北小米的种植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保证粮食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子芸.小米适栽条件及栽培管理要点[J].台东区农业专讯,2019(107):16-19.
[2]陈家兴,韩继鎔,程蓉,等.山地优质小米高产种植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8,(09):60.
[3]赵丽,姜红月,苑舒君.白小米高质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上半月,2018,438(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