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研究延续性护理在骨关节术后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玲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关节创伤外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 目的:分析骨关节术后患者居家管理中运用研究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骨关节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基础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临床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较基础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较基础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实验组较基础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用于骨关节术后患者居家管理中的价值较高,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骨关节手术;居家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0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骨科手术中,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成形术后患者常常面临剧烈的疼痛,倘若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阻碍病人后续的理疗和康复,对病人造成不利的影响[1]。此外,还可能增加血栓的发病率。由于病人在家康复过程中缺乏适当的指导,其治疗结果和住院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出院之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病人在家中获得出院后的远程监护指导,并寻求专科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骨关节术后患者居家管理中运用研究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骨关节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延续性护理),每组34例。基础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25±1.47)岁;病程时间1-4月,平均(2.33±1.45)月;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2-60岁,平均(41.20±1.24)岁;病程时间1-5月,平均(3.52±1.08)月。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认证。

入组标准:(1)均于我院接受骨关节病手术治疗;(2)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可以积极配合实验研究;(3)知晓实验内容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4)病历资料完整;(5)出院后可以接受随访。

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2)既往有精神类疾病,或是语言交流障碍;(3)近期服用过镇疼药物半年以上;(4)存在除手术的其他因素疼痛;(5)处于妊娠期女性;(6)之前接受过骨关节相关手术;(7)合并肢体残缺或四肢瘫痪患症状;(8)依从性极差,或是中途由于个人因素退出实验。

1.2治疗方法

予以基础组常规随访护理,在患者出院当天,告知其保持饮食的低盐、低脂,反复介绍镇痛药物的用法用量,发生不适马上到医院就诊。

予以实验组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1)建立骨关节术后延续性护理专科团队。专家组由资深护士和护士组长组成,负责综合评价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情况,发现潜在安全问题,并提出持续性护理计划。在病人出院前,与病人进行交流,详细介绍连续性护理流程,鼓励病人关注和配合,交流方式可包括微信、手机或座机。(2)建立病人及家属追踪记录:在病人离院前,记录病人的基本社会信息、骨折情况、临床治疗和出院后的恢复情况。(3)实施多样化的骨科延续性护理。在病人离开病房后,进行健康宣教,提供药品说明书,增强病人的防病意识。根据病人的喜好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初期可一周一次,第二个月开始每两周一次,对特殊病人可提供上门服务。护士应及时进行家访,处理病人异常状况,并帮助病人复查。通过微信公众号管理专科护士群,定期推送与矫形外科护理和运动相关的信息,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并解答疑问。(4)改进延续性护理内容:①根据骨折的发展和康复情况,对患侧进行分类康复指导,制定运动训练方案,并进行讲解和演示。如出现关节僵硬、肢体不等长、活动异常等情况,及时复诊。加强健康宣教,预防褥疮、便秘和尿路感染。②进行心理疏导:骨折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容易引发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康复和预后。通过心理护理和观察,控制病人的身体状况,并提供理论上的康复指导,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③指导用药:按时服药是治疗的先决条件,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④饮食方面的引导,要依据病人的恢复状况,给予病人适当的饮食指导,确保病人的身体健康,帮助病人早日康复,要让病人多吃一些容易吸收、容易消化的高营养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和豆类等,另外还要注意虾米、小鱼干、木耳和绿色蔬菜等,同时要注意戒烟,多喝茶。

1.3观察指标

1.3.1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分值范围0-10分,评分越高,表示术后疼痛越剧烈。

1.3.2心理状态: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3.3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选取其中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3个项目,每项分值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3.4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感染、功能障碍、压力性溃疡、骨折推迟愈合,发生率=(伤口感染+功能障碍+压力性溃疡+骨折推迟愈合)/总例数*100%。

1.3.5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分值范围0-100分,包括非常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55-79分)、不满意(0-54分)3个指标,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百分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实验组较基础组的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x̄±s,分]120.png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较基础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x̄±s,分]121.png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较基础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122.png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较基础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123.png

3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在骨关节手术后的患者居家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它的目标是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的各种需求,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患者可以在手术后得到持续的专业护理支持。这种护理模式包括定期的家庭访问、电话咨询、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通过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护理关系,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需求,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3]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基础组的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评分更低(P<0.05)。延续性护理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疼痛问题。护士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疼痛感受,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这包括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采用物理疗法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通过持续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另外,延续性护理还关注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4]。手术后的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关怀,帮助他们理解手术过程和康复期望,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此外,护士还可以教授患者一些应对焦虑和抑郁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等。通过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提升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5]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较基础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定期的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后的并发症或不适,避免病情恶化。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提高日常活动的能力。此外,药物管理的合理使用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还重视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后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压力。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干预,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手术后的生活变化,增强对康复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6]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基础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在延续性护理的指导下,骨关节术后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伤口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这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进而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7]。延续性护理还注重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康复。通过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患者能够恢复关节的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减轻术后功能障碍的程度。此外,延续性护理还可以提供必要的疼痛管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延续性护理还重视预防压力性溃疡的发生。通过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以及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垫,可以减少长时间压迫造成的皮肤损伤,降低压力性溃疡的风险[8]

本次实验还表明,实验组较基础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感知。护士的定期访问和关怀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注,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护理的满意度。其次,延续性护理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和建议[9]。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此外,延续性护理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患者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自己康复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康复自信心。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和满意度[10]

总之,延续性护理在骨关节术后患者的居家管理中的影响是积极的,可以缓解疼痛程度和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韵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综合护理在老年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7):61-64.

[2]张丽丽,连诗蕾,白婷.感知教育用于髋关节置换护理技能培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2):146-151.

[3]徐珍瑾,蔡迎佳,唐宏伟.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伸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3-35.

[4]陈芬.ERAS理念结合延续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1):76-78.

[5]肖莉萍.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2):267-269.

[6]王小勤.微信延续康复指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2):124-125.

[7]范柳萍,吴秀娟,李秀红.微信平台对促进髋关节置换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12):3053-3054.

[8]金绍琍,宋雪,黎晓等.“互联网+”微信平台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居家照护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3):240-243.

[9]刘艳.微信随访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康复指导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168-170.

[10]张云鹏,常彬,李园等.微信随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遵医服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80-82+88.

第一作者简介:王玲:199312:女:汉,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本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