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国现在的水资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国需要,可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离我国的生态保护要求以及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再结合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和优化配置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水资源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水污染严重,水质质量进一步下降,同时还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致使土地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贫瘠、粗质化,降低了土地利用率,恩施州人民的生存、生产和生活空间也大幅度缩小。同时,部分严重地区的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发生,对恩施州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致使土壤的积蓄水源的能力下降。另外,在恩施州的雨季易爆发洪涝灾害,反之,在非雨季里,恩施州容易发生旱灾,易旱易涝加之季节变化不稳定,致使人们生活用水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泥沙淤积,致使水利工程无法发挥最大功效,土壤肥力进一步减退,土地较贫瘠,农业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2 水文水资源监测存在问题
2.1 水文资料整理存在问题
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水文资料普遍由电脑进行计算整理,关于水文原始资料的检查核对也是通过计算机的编程进行操作,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把关,在遇到上下游水量存在偏差问题时计算机无法进行有效分析比对,当编制某些个别性的观点与意见时无法做到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容易产生不合理的现象,缺乏可信度,无法保证测算结果的质量。同时在进行日常的水文水资源监测过程中,计算机无法将实时的监测数据与以往资料做到分析与整合,数据传入后无法做到有效处理,出现问题时依旧要靠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问题的查找与解决,耗费相关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降低了水文工作站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人类活动改变水文要素
目前在我国防洪建设工作已经十分普遍,许多地区为了预防洪水灾害,对城市的重要河流与水库进行了加固,建立大量的橡胶坝和拦河坝起到拦截作用,以图一劳永逸。但这种未经考量的行为已经无形中严重影响到了水文系统的正常监测工作,由于河道的拦截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实地水资源监测,对于河道的基本信息情况无法掌握,自然也就无法判断河道的洪期规律。当洪水真正来临时可能出现预估不足而冲毁堤坝的现象发生,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相关技术设备不完善
技术设备的完善是保证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如今水文站的相关技术设备并不完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造成水文水资源监测对于水质的分析判断不准确,对水量的监测数据存在偏差,导致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数据错误率高,难以真正发挥监测效果,降低水文工作站的效率,甚至影响到国家水利方面的建设与决策。此外水文水资源的新设备引进方面需要国家财政进行拨款,经过层层审批与领导层的授意决策,才能够真正确定将新设备引进,审批流程较复杂、耗时长,作为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操作适应,才能够有效的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式与技巧,提高熟练度,真正将设备派上用场。
2.4 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目前负责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意识普遍不够完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文水资源监测问题。由于水文水资源的监测工作未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推广与普及,因此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与重视,水文监测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与工作热情。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投入与高科技设备的应用,监测人员对于一些高端设备的适应能力不强,没有受到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因此无法熟练对其进行操作使用,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无法发挥设备的真正使用价值,增加了监测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
3 水文水资源监测相应的措施
3.1 水文监测引进了新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对水文水资源监测时,引入了先进的系统和技术,如计算机网络、超声波水位计、遥测系统、固态存储和微机测流系统等,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缩短了监测时间。但是这些先进设备对水文监测人员是一个挑战,有些监测人员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因此水文工作单位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3.2 防洪工程的建立改变了水文要素
中国很多地区为了防洪对重要河流和大型水库进行了加固和治理,部分地区甚至为了美化城市或保护生态建立了水土保持工程及拦河枢纽工程等,对地下水超量采取,对水流量进行了控制,改变了水文要素的相关规律,使水文要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间接影响到人们获取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及对水文资料的分析。针对这种现象,要采取相应的对策,管理部门要对包括测流方式、水位流量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等进行相应的资料收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
3.3 人类活动影响了水文监测模式
目前在全国建立了很多的橡胶坝和拦河坝,已经严重影响了水文监测工作的进行,对一些河道没有准确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河道的洪期规律。此外,人类的活动如跨流域调水、开发滩地、河道引水等给水文监测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使获取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模式,抛弃原来陈旧的工作方式,采取新的应对措施,提高相应水文监测工作。
3.4 相应资料的整理存在问题导致和实际情况不匹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水文资料几乎都由电脑计算进行编整,计算机编整造成了原始资料的检查、流域内所有的测点的一致性检测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个别观测点以及上下游水流的资料出现偏差,所以在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资料的编制时,要通过上下游水量的 核对、参照降雨流径、分析水量是否平衡等方式严格审查相关资料的合理性,以此提高计算机编制水文资料的质量水平和可信度。在日常的水文监测中,要将日常的监测工作和相应的资料分析相结合,避免劳动重复。
4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深刻明白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就是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水资源在生态环境中占有极高的位置。由于以前人类只知道发展经济,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这几年出现的有关洪水方面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相应的有关水文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就必须要加强相应的水文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詹志刚.浅论水文监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J].大科技,2015,(2):125-125,126.
[2]贡觉扎西,扎西南美.试述水文水资源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3072.
[3]徐文霞.水文水资源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区域治理,2019,(6):227-228.
[4]程建敏,刘亚文.连云港市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对策分析[C].//水利部.全国水文监测新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38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