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临床检验是针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则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分析技术[1]。该技术主要为基于光学识别原理,利用物质间存在的特殊化学反应开展特异性鉴别的分析计数,其能够通过设备中具有的两端电极,联合样品形成通路,使其产生电流,进而在新物质形成及能量传递的过程中,促使部分物质出现电子跃迁,形成光信号;此后即可在检测设备获取光信号后,通过信号分析对标志物浓度进行分析判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其特异性及灵敏性均较高,能够对对多种抗原抗体、半抗原等进行有效分析。对此,此次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例,分析在其临床检验中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20年收治的6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入院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25;年龄33-68岁(45.86±6.2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32-69岁(45.90±6.7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纳入患者均符合甲状腺肿瘤临床诊断标准,且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能够配合完成检验工作。
1.2 方法
针对两组入院患者均实施临床检验,对照组采取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验,观察组则实施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具体检验流程如下: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 mL,将采集血样放置在有肝素钠的试管中,进而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型号:Mindray CL-2000i)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检测出的甲状腺蛋白浓度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及漏检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集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涉及计量数据应用(x̄±s)表示,t检验;涉及计数数据应用(%)表示,χ2检验;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经数据统计,观察组检出阳性33例、阴性1例;对照组检出阳性26例、阴性8例;组间数据对比可见,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漏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比(%)
3.讨论
在临床上,通常需要通过对各种表征性物质进行检验分析以鉴别疾病或分析其他身体病理特征;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则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发光以及免疫测定结合的技术手段,其也是现阶段最为先进的一种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可快速分析多种物质,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助力。
结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优势来看,临床检验是现代医院医疗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在既往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不管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还是酶联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均有一定的不足,如存在灵敏度低、漏误诊几率高以及特异性差等问题,导致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仍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则是一种基于光学识别技术研发而来的新型诊断分析方案,其能够借助物质间特殊化学反应的特异性鉴别,通过检测设备两端形成的良好通路及电流,促进新物质的形成,并进行能量传递,此时则可通过关注部分物质出现的电子跃迁(形成光信号的过程),捕捉光信号,进而结合采集的光信号分析判断标注物浓度[2]。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中,能够通过检测患者待测物中的特殊物质而实现对标志物快速检测的效果,进而确保检测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另应用价值[3]。结合此次研究结果也能够发现,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的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97.06%,对比对照组的76.47%提升明显;同时,该组患者误诊率为2.94%,对比对照组的有显著降低23.5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在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临床检验分析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灵敏度,能够有效结合对象目标的特异性实施分析检验,进而为临床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保障。分析可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中主要包含两大组成部分,其一为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其二为免疫反应系统。就目前而言,该项检验技术在半抗原、抗原、脂肪酸、维生素、抗体以及激素、酶等多类物质检验中均能够发挥显著效果。因而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能够有效弥补既往多种诊断形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发挥化学发光测定技术的高特异性及高灵敏度优势,促进临床检验准确性及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可见,在临床检验中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检验准确性及有效性,为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吉芳, 杨晓樨, 孙澜,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27):161-162.
[2]黄爱琼.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v.15(14):57-58.
[3]赖宇尧, 徐培光, 贾利军.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实验与TP-IgM抗体检测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对比[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v.15(1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