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水资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和水资源储量的下降问题日益突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研究。
1.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1.1.生活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长,污水和垃圾中的污染物含量很高,这些污染物都是从下污水管道中排放出来的,经过雨水的冲刷,这些污染物都会流入河流,对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一些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也会排放出各种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工业污染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方兴未艾,工业也异常繁荣,所以这也导致工业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工业污染不但数量较大,且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污染问题一直持续,从而导致水资源持续恶化,治理企业也十分困难。此外,工业废气也会大量排放,最终也使酸雨的数量不断增加,很多有毒的物质和雨水一同降落,最终使河流湖泊等水资源受到严重影响,也危害了植被和土壤,最终为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带来了破坏。
2.水资源的危害
污水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自然与人文两方面:自然方面,污水的出现可导致河流被污染,严重时可引起空气污染,造成居民饮用水质量下降,使居民健康难以得到保障;人文方面,污水的长期存在,会影响城市的面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受其影响,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垃圾逐渐增加,需要处理的污水量明显提升。工业的发展虽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但也加重了污染。可见,做好污水治理及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3.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
3.1.水质受影响因素多
第一,水质指标有重金属离子含量、pH值、含氟量、悬浮物含量,很多可见或不可见、有味或无味物质都会污染水质。第二,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农业化肥农药污染、工业生活弃水、河道固体垃圾排放物等使水遭遇污染的威胁。第三,河长制控制不严。河长制实施后,巡河机制和政府参与环境治理,使河道垃圾及障碍物得到清理,但受其它因素影响的水质污染并没有解决。第四,虽然河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水质监测对造成水质变差的原因和标准并没有明确。水质污染不仅造成鱼虾死亡,还会导致人类疾病。被污染的水想要得到恢复将会付出很大代价,时间也会很久。⑤城市污水、农村污水对水质造成破坏,尤其是农村普遍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造成的水质污染危害触目惊心。
3.2.水利工程运营管理存在短板
首先,水利工程完成后,管理中存在诸多弊端,如管理机构与建设机构衔接不好、效益发挥达不到预期、监测不到位、不能得到及时维护、不能收回成本、小型工程管理不到位等,使工程寿命堪忧。其次,农业水价偏低或不收水费,提水工程在灌区不能收回灌溉成本,设备老旧。节水灌溉工程由用水户管理和使用,水资源部门根本没有参与到工程运行阶段,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最后,农村饮水由地下水置换为江水,水价不变,仍是1.8元/m3的低水平,供水价格大于征收水价,致使收支不平衡,不能维持正常生产运行。水价偏低不能吸引其它资金投入,不利于节水和水资源保护。
3.3.部门各司其职,联动性差。
第一,牵涉到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由水利水电部门负责,但是各行各业都会涉及直接用水、排水等行为,如化工、机械、餐饮等行业,不仅天天用水排水,而且用量很大。第二,在认知上,水利部门对节约用水、管好用好水资源等工作的参与时间长、专业强,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评价等方面做的工作也比较多。其它部门的工作则只限于水功能的发挥上,如环保部门会对水质做检测。然而随着水资源的开发,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范围有限,一般只限于工程范畴和数据统计方面的工作,而其它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部门会涉及环保、园林、电力、城建、交通、工业、商业等。第三,土壤和空气污染也会造成水污染,因为水具有溶解其它物质的特性,若土壤和空气里的有害物浸入水体,进入水循环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因此,水源保护范围的设置不能形同虚设,资源部门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对水源地的保护,形成水资源保护机制,将治水作为一项有目标的约束行为。
4.水资源保护对策建议
4.1.建立保护方案
大江大河大湖功能是多样的,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由不同机构管理,存在一定矛盾,相互制约,功能发挥受限。而统一规划设计,建立高层面的保护方案,按水体特性和发展需求,将污水进行处理,变废为宝,可提高工业循环用水效率。同时,在立法上加强对水治理和保护的指导性,科学管理,不一味处罚。
4.2.监测与动态管理
首先,通过多年的资料,掌握地下水的年度动态,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地下水的使用量,以便为农林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由于次生盐碱化的发生,会对作物的生产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下水的变化。最后,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水质要求,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多监测、勤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质超标。
4.3.多部门联动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
首先,针对工农业建立用水立法,按照不达标不使用、不合格不排放标准,就地处理污水,禁止偷用、偷排。目前,有许多县区利用先进工艺可靠降解污水,建设了湿地工程。其次,部分生活用水属于城建部门管理,饮水安全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解决了城镇、农村生活用水问题,且供水体系比较完备,但水价体系没有统一,因此,在协调配水上,用水户和供水户要多沟通,共同应对饮水过程发现的问题。最后,把好水质达标关。水质达标了,才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供水者—用水者—监测者—监管者统筹推进水的综合治理,“引、蓄、排”灵活多变,转变粗放的水管理方式向高精尖发展。
4.4.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只有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让水资源的价值被认识,才能引起足够的关注。而且,只要水的价格合适,投资者在工程、服务、处理等方面都能获利,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发展更具价值的工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水资源仍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逐步实现水资源的稳定。但是,在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是当务之急。因此,要使我国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宇峰.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案与水环境保护路径[J].科学技术创新,2022,(23):47-50.
[2]王峰.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3):19-21.
[3]冯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