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傅玉

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综合事务服务中心,辽宁鞍山,114041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已变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畜牧业规模迅猛扩张,给畜牧动物疾病管理和防控带来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畜牧业不断发展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疾病防控能力有限,兽医整体能力仍需提高。在出现大型动物疫病时,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抑制,不但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着整个乡村的经济发展。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有效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 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科学基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分散式饲养模式逐渐减少,已被规模化饲养所取代。但同时也提升了动物疫病的发生概率,对养殖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所以,应该加强重视并处理好畜牧疫病防控问题,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断强化畜牧兽医管理水平,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从而推动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1  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场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小型养殖场,养殖环境较差,容易导致污染问题的出现,动物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在不符合动物生长需求的养殖环境进行动物饲养,使得很多动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其本身的防病抗病能力较弱,一旦出现传染性疫病就可能造成大规模的感染。然而,小型养殖场为提升土地的应用率,减少养殖的成本,会忽视环境问题。其次,小型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或者是饲养中饲料、药物的选择不当,会影响动物的健康水平以及抗病能力。同时,如果未能做好养殖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也会导致动物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1.2日常疫病监测问题

在动物疫病的防治活动中,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是主要的防治手段,其中免疫接种的针对性强且防控效果好。然而,受到养殖场管理水平、防疫工作状况的影响,部分小型养殖场中疫苗注射人员缺乏专业性,疫苗防疫过程不够规范,这也会影响到疫苗的应用效果。受到信息沟通机制的影响,小型养殖场的分布广,且有着分散性,如疫苗效果不佳导致疫病,且在出现疫病后未能及时通知上级部门,这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防疫准备工作,容易带来大规模的动物疫病暴发。

1.3病死动物及污染物的处理问题

病死动物以及疫病的污染物处理具有一定的困难度,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为焚烧炉处理、填埋处理等。这些处理方式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来看处理的成本高,这会影响到养殖场的处理选择。尤其是部分小规模养殖场在人力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对于病死动物规范处理,这就可能会造成污染范围的扩大,影响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2  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有效路径

2.1提升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水平

首先,需要针对小型养殖场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为强化养殖场的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选择改善养殖环境、强化动物健康与安全管理。在小型养殖场的建设与规划初期需考虑到疫病防控工作的需求,合理划分养殖场内部的区域功能。在动物的健康与安全管理中,需要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管理以及卫生管理等。例如,在防疫活动中,可通过集中免疫的方式,由专门的村级防疫员参与禽畜类的免疫。在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活动中,需注重自动化卫生管理设备的应用,相对于人工清洁模式,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效率高,且清洁效果佳。其次,在大规模的疫病的防治过程中,需采取常规疫病防治以及针对性疫病防治两种防治策略。常规防治根据一般的防治经验以及防治要求进行即可,针对性防治则需结合养殖场或者区域中的动物疫病流行状况,选择特定的疫苗、药物,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大规模防治工作。

2.2强化日常疫病的监测

在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中,日常的疫病监控属于基础性工作,通过疫病监控能够了解到监管区域中养殖场的防疫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疫情并有效控制、管理疫情。为此,首先需要结合地区的疫病监测工作规模,建设专业的监管组织,由受过专业训练、了解工作规范的人员负责检测以及相关的工作。如区域中的动物养殖规模有所扩大,需及时调整工作参与人员的数量,确保监测工作能够覆盖全部的管辖范围。专业人员需要进入到养殖场中,检查了解养殖场中的动物防疫工作状况,并提供防疫相关的知识、技术指导,提升疫苗防疫活动、药物防疫活动的有效性。其次,为了保证各项监测工作的效率,需要重视基层监测工作的状况。设置专业的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向防疫部门输送疫病的样本。最后,需重视防疫监测工作中的信息收集以及信息交互,防疫工作部门需要在管辖区域中建立起畅通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疫病信息,在疫病出现且有传播风险的情况下,及时通知各单位和相关养殖场做好疫病的强化防治。

2.3规范病死动物及污染物的处理

病死动物以及污染物的处理,对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未能进行妥善处理,极易造成疫病扩散,增加防控工作难度。首先,需要关注区域中的动物养殖场经营状况、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等,结合本地优势建立起实际可行的动物尸体与污染物处理机制尽可能地提升资源的应用率,降低处理的成本。其次,在动物疫病影响范围较小且不存在传人情况时,需考虑选择更为合理的动物处理方式。例如,可对患病动物进行专业的处理,在不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屠宰以及相关处理,供给市场。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养殖场的损失,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最后,在严重疫病的病死动物与污染物处理中,可通过掩埋处理、焚烧处理、化制处理、发酵处理等方式,杀灭病菌并减少污染。在处理直接污染物的同时,还需做好对于养殖场以及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如对于运输道路、车辆等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杀菌处理。

2.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动物疫病的防控范围广,且涉及的单位、人员较多,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能够提升人们的防控意识,优化防控的效果。首先,需针对养殖场、养殖户等展开持续性的动物疫病防控宣传,强化相关人员的防控意识,改变错误认识。例如,可借助短视频宣传的方式在养殖户较为密集的区域中进行广泛的疫病防控宣传。其次,需提升监管工作的力度,监管的对象包括养殖场、屠宰场、加工与运输的相关企业。通过资质限定与定期检查的方式,确定相关的企业、人员能够依法依规经营,如在检查中发现问题,需要求相关人员及时整改。最后,政府需要增加动物疫病预防中的资金与人员投入,例如,在实验室的建设中就可提供资金帮扶。在人员方面,需要重视对于专业防疫人员的招纳与培养,可以与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建立起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动物防疫工作中人才的稳定供应,提升畜牧兽医人员的综合素养。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肉制品需求的日渐增加,对肉制品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推动了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国对防疫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使养殖户获得更多的利益,基层防疫部门应严格控制动物防疫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科学方法,尽量减小动物患病率,当发生疫病时,通过有效措施,尽量阻止疫情大范围扩散,从而确保养殖场内动物的生存健康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常倩,周慧.基于相关主体意见的动物疫病防控问题与优化[J].中国动物检疫,2023,40(6):38-43.

[2]陈玉才.乡镇畜禽业发展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义及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3,39(5):25-27.

[3]赵维光.浅析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0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