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体教融合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张剑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东方红学校,046600

摘要: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该文件旨在破解“体教分离”的困境,为“体教融合”的深入实施明确了路径。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核心阵地,小学阶段更是人生旅程的起步阶段,小学教育为后续教育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革新,方能实现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强健体魄、完善人格、磨砺意志的愿景,进而充分发挥学校在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中的积极作用,为构筑体育强国梦奠定基石。
关键词: 体教融合;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9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体教融合概念阐述

体教融合,是指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该理念主张将体育教育全面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借助体育课程的科学安排、教学方式的革新以及体育活动的多样化组织,来实现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增益与共同进步。体教融合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更强调通过体育教育这一途径,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个性化成长。在现代教育架构中,体教融合已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

其核心理念涵盖以下几个维度:首先,体育课程需与学校其他课程紧密结合,确保体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次,体育教学需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活动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者,学校体育活动应与社会体育资源有效对接,充分吸纳并利用社会资源,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与实践平台。体教融合在实践中的探索和不断深入,将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体教融合的价值体现

(一)体育的育人功能深度挖掘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石,其意义远超增强学生体质的范畴。在塑造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及提高综合素养方面,体育活动展现出了无可匹敌的价值。推行体教深度融合战略,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地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让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学校教育紧密相连,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还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充实了教学内容,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体教融合理念的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与丰富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边界,还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体育后备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体教融合战略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深度嵌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共生,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战略促使政府、学校及社会多方资源向学校体育领域汇聚,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体育资源,推动了体育特色学校的蓬勃发展,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发掘与培育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体教融合战略打通了专业教练员进入学校执教的通道,为学校体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多样化的体教融合模式不仅有助于专业运动员实现学业与训练的双重优秀,提升竞技水平,推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还进一步凸显了体育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智力发展、提升审美素养及劳动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体教融合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一)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导向

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精髓,积极贯彻并实践“传授技巧”“勤奋练习”与“常态竞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紧密围绕体育教学的独特性质,以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和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为关键切入点,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内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强化正向价值观引导,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得以扎实推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育学生的优秀意志品质,实现从以知识灌输为主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深刻转型,旨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乐趣、强健体魄、完善自我人格、磨砺坚强意志。举例来说,在讲授“障碍跑”这一课程时,教师应巧妙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利用课前热身操的环节,设计学生边进行体操动作边随节奏朗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方式使这些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通过体育课堂的实践环节深化思政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革新教学内容,激发终身体育意识

深化“体教融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在运动技能、身体机能等多个方面都有长期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从体育项目教学入手,将体育教学拓展到课外,拓展体育教学的领域。同时,也可利用国际、国内体育新闻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以热点话题"卡塔尔世界杯"为例,体育教师可将足球运动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们详细讲述足球发展史,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体育项目,如蹴鞠,使学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体育运动,加深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此同时,对于体育竞赛的胜败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怎样看待输赢”的大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念,明确竞赛与合作的平衡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经受失败的考验,从中吸取教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效能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手段,也是保障学生体育活动高效流畅推进的坚固基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诸如情境引入、案例启发、语言讲解与动作演示等多种教学策略,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教学具有其独特的属性,教师不仅要通过详尽的语言描述技术动作,还需亲身示范技术动作,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为他们的动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当教师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辅以科学的指导策略,才能促使学生将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学习紧密结合,进而推动学习、练习与竞赛的深度融合,并以学练赛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常常将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避险自救技能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应急避险技能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例如,通过组织“趣味体操棒救援演练”活动,模拟消防员紧急救火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应急避险的知识、技巧与方法;同时,借助此类活动,锻炼学生的逃生能力、野外生存能力、自救与互救能力,并培养他们坚韧不拔、沉着冷静的意志品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束语

在体教融合的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通过深入分析与实践,我们见证了体育教学在强健体魄、塑造品格、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未来,随着体教融合的持续深化,小学体育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凤琳.“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创新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3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