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雨莹

山东医专附属医院,临沂市老年病医院,山东临沂,276002

摘要: 目的:探究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选择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患者均于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63例,行常规护理+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品质,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协同护理;血糖水平
DOI:10.12721/ccn.2025.1574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社会飞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饮食结构,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人们的饮食健康逐步收到威胁[1]。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失调后导致机体血糖异常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等[2]。长期血糖水平失衡不仅会损害机体各种器官组织,还会侵害患者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的神经病变并发症,危害患者正常生活。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糖尿病群体中的特殊患者群体,这类患者大都带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等[3]。糖尿病可能会加速患者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血管壁病变,危及患者生命。当前,针对这类慢性疾病除常规药物控制外,还需要护理配合,以期达到稳定患者血糖的干预目的。协同护理模式是统筹优化现有医疗资源制定的干预手段,其突破性的把护理干预实施者不局限于医护人员,将患者、患者家属纳入实施者范围,通过合理统筹计划弥足常规干预的短板[4]。本研究旨在探析协同护理模式实际临床干预效果,并进行价值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随机选取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实验探究,患者均于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平均年龄(66.43±5.64)岁,平均病程(3.46±1.06)年,其中1型33例,2型30例;实验组(63例,行常规护理+协同护理干预),平均年龄(66.78±5.94)岁,平均病程(3.62±1.12)年,其中1型32例,2型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探究对比。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5];②年龄大于60岁;③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肺、肾、肝等脏器组织病变;②存在精神认知障碍失常、拒绝护理配合的;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

1.4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具体操作如下:对入院的患者给予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症。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实时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基本护理手段,该病症患者饮食避免高油、高盐,食物以清淡、丰富为主。

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接受协同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组建协同护理干预组。具体护理措施实施之前需在各个部门中,选择有经验的护士组成一个协作护理小组,由高质量的护理人员担任该小组组员。小组成立后首先主动跟病患家属进行交流,并取得他们的认可和合作,让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协作的护理工作当中来,互相帮助,一起推动护理工作。与此同时,对组内成员护士展开协同护理的相关训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充实他们的职业技能,特别是要对他们的胰岛素注入技能和用药护理等方面展开训练,让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一些有关注意问题,要防止患者发生血糖严重失衡的不良情况[6]。(2)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制定。在护理动员后,将患者及具备条件的家属纳入护理管理人员范畴。护理干预计划的制定必须在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下进行,计划制定时需全方面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家属的个性化要求,并将其全部纳入计划范围内。计划制定后,由协同护理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家属明确本次护理计划的目标,确保该计划的有效性[7]。(3)健康安全教育。患者的基础资料、文化水平、病情进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故要针对其实际状况,开展不同的安全健康知识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干预让患者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我身体状况,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自身病情,也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提高他们的护理依从性。安全教育手段有:面对倾向视力教育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教育视频、食物标本、图片等方式,通过视觉刺激来对患者展开饮食、运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教育。面对倾向于听觉教育的患者,可举办小型讲座和个别谈话,使其了解相关的内容;面对倾向于触觉教育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向其解释腿部、足部以及身体其它部分的推拿技巧,以期得到患者的认可。(4)心理及日常护理。患者发病后,其心理状态、心理素质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波动,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较强的心理郁结,引发焦躁、抑郁症。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确保患者能及时自主调节心理状态。日常护理中保障患者病房的日常通风及正常生活起居。对该类患者保持体征数据的常态化检测,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合理开展运动计划,合理的运动能帮助老年患者代谢掉多余的糖原,稳定血糖指标,还可以帮其舒缓情绪压力。

1.5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指数,血糖水平恢复情况决定了护理效果有否具有临床价值。(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测患者的生存状态,SF-36涉及到日常生活、心理状况、肢体健康方面,各维度满分30分,得分越高健康情况越好。(3)对两组进行满意度统计,对各项护理内容、操作进行打分。本院自制统计问卷共计50分,总分大于38分为高度满意;28-37分是基本满意;20-27分是一般;19分及其以下是不满意。

1.6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涉及统计学方面的数据均由SPSS26.0计算完成,相关数据信息包含计数、计量表现形式:[n(%)]、(x̄±s),分别行X2、t检验,P值小于0.05,代表数据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

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护理手段能有效稳定老年患者血糖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n=63,x̄±s)1.png

2.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护理手段能有效改善其生活状态,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x̄±s)1.png

2.3对比两组满意度

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护理手段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进步,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满意度(例,(%))2.png

3讨论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免疫和内分泌等不同因素,它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后果[8]。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无论是在饮食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直接增加了该疾病的出现几率。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老年患者机体各脏器的机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故该类群体出现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的可能性极高,这些并发症问题都会对他们的生命品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他们的生存期限也会因此大大降低[9]。老年群体普遍还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以及社会认识较低的情况,这些都对他们医嘱遵从度造成一定影响,会造成治疗进程推进难,疗效不理想的情况。有调查显示,增强了老年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以明显地提高他们治疗依从性,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协同护理是一种以有限的人力物力,最大程度地激发患者的护理配合度的一种新型医护干预模式。这种护理措施改变了传统以医护为护理实施者的局面,将患者及家属共同作为护理实施者,实现医患一体的协同护理局面,能够有效地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监督作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0]。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综合征,与患者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其临床疗效不好,预后也不是很好,多数患者都要终生吃药控制病情,而且病程较长,很多患者都会有消极的情绪。将基于情况,常规护理干预手段无法满足该类患者群体的实际需求,以及实现改善其预后的目的。相比之下,具有统筹性、合作性的协同护理模式,能通过融合患者护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同时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中确保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因而该护理手段能发挥临床价值。本研究数据调查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血糖指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表明该护理手段能有效稳定老年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生活状态;相较于对照组,协同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达84.13%(P<0.05),表明该护理手段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进步。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老年患者日常生活品质,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与进步,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秋杰.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3):202-205.

[2] 田小娜.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0,42(14):2215-2218.

[3] 陈小红,程素霞,张琨,等.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糖尿病伴发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5):1921-1925.

[4] 方园,王晓玲,徐姗姗,等. Orem自护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8):1424-1426.

[5] 宋涛,王海文.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4):4143-4146.

[6] 卫斐,姚静,郭阳丹,等. 专科护士主导的"1+2+X"协同服务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1,35(16):2998-3000.

[7] 韦文颖,徐文珠,陈婷婷. 医院-社区-家庭跟进式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360-364.

[8] 章美琪,金霞明,许海群,等. 问题导向干预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5):606-610.

[9] 周凤飞,夏晓宏,张蓉,等.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2022,43(12):1354-1358.

[10] 王懿华,刘素平. 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J]. 贵州医药,2022,46(10):167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