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的60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选标准:手术前,经过纤维内镜检查,并通过病例检查确诊为胃、结直肠恶性肿瘤,影像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确定没有手术禁忌。只要病人年龄超过85周岁,就可以选择彻底性根除。排除标准:在手术前,有器官功能障碍及营养不良、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完全性胃肠道阻梗、消化道穿孔以及肿瘤转移的病人,在手术前接受过放疗、化疗的病人,均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选择满足要求的60位病人,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较小,没有可对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式
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病人都利用开放式手术进行。观察组的病人中接受远端胃癌根治的有7人,全胃切除的病人有2人,近端胃癌根治的有4人,左半结肠切除的有3人,右半结肠切除的有7人,接受Dixon手术的有5人,Miles手术的病人有2人。对照组中接受远端胃癌根治的有6人,全胃切除的病人有3人,近端胃癌根治的有3人,左半结肠切除的有4人,右半结肠切除的有6人,接受Dixon手术的有6人,Miles手术的病人有2人.两组手术的方法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利用加速康复程序围手术期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前要为病人进行康复宣传和指导,直肠癌病人不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外,其他病人都需要常规的肠道准备。在手术前的12小时,要口服葡萄糖溶液,手术前2-3小时内再继续服用500mL。麻醉后为病人放置导尿管,在手术之后的24小时进行拆除。手术中可实行微创手术,要为病人进行体温保护,对输液进行控制。手术后进行环氧合酶进行口服帮助病人止痛。
对照组应用传统围手术期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前2天就开始进行肠道准备,手术前一天夜间,要让病人禁止饮食和水的摄入。手术当天在病房内防止鼻胃管,为手术后准备肛门排气后再停止使用。手术前放置导尿管,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全身麻醉,手术后用常规方式进行止痛。
1.4观察指标
以住院时间、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等作为临床指标,对比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第五天的ALB、CRB、TLC等指标,并对麻醉前和手术后24小时的股动脉血乳酸升高情况进行观察,并仔细观察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
1.5统计学标准
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x±s进行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x²进行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比对照组要提前,住院费用也相对较少。ALB、CRB等指标也比对照组好,并发症发生几率比对照组低。
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对比x±s
3.讨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几率逐年增长,老年群体的发病率较多。本次研究中,参与调查的病人多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的病人身体状况较差,脏器功能下降,并且应对外科的应激储备较差,手术后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并且身体恢复速度也较慢。加速康复外科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以及理疗师等共同组成理疗团队,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能在围手术期进行优化处理,让手术的应激水平和手术的伤害降到最低,让蛋白质流失速度减缓,保证病人的身体状况。加速康复外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全新外科理论,通过围手术期多项处理方式的优化,可以让手术病人的心理得到缓解,让病人手术时的心里和心里创伤能够得到快速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余阳艳,孙明伟,蔡斌,刘婕,张薇,江华,曾俊.加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4).
[2]李平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
[3]马文斌,郑发德.加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