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民族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刘凡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十二幼儿园,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也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如何让幼儿听懂民族音乐,老师如何通过巧妙的语言、有趣的提问等环节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幼儿接受民族音乐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前教育;幼儿
DOI:10.12721/ccn.2021.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我国具有近几千年的历史,存在着较多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其中就包含了民族音乐。我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在经过千百年积淀之后,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将民族音乐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拓展学前音乐教育,还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有效强化幼儿民族审美价值观念。

一、民族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一)传承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教育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意义较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将其有效渗透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之中,不仅能够让幼儿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得到有效激发,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在多样化的民族音乐之中逐渐提高自身民族审美观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中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而艺术教育则是美育教育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强对幼儿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同时对幼儿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民族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其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宗教信仰、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美学观点等,其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渗透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之中,能够有效培养幼儿情感、打好终身发展基础、完善幼儿人格,是十分重要的一种音乐教育手段。

(二)丰富幼儿音乐认知

在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渗透民族音乐对于幼儿而言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有效传承传统文化,还能有助于丰富幼儿音乐认知,从而有效扩大幼儿想象空间。通常情况下,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有人借助于音乐愉悦生活,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逐渐获得美感以及高尚情感,同时,还能有效调节幼儿情绪、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高幼儿审美能力,让幼儿在音乐课堂上获得美的享受。民族音乐作为时代产物,也是本民族创造与继承下来的优秀作品,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存在价值,将其渗透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之中,能够不断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有效提升学前音乐教育效果。

(三)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中还能有效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民族音乐本身就是扎根于群众现实生活而存在的音乐,将其渗透于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渗透于学前音乐教育,能够让整个音乐教学课堂因此而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这能有效实现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而幼儿在两者有效渗透与融合过程中则能够对生活与音乐形成良好的感知和理解,进一步升华学前音乐教育,同时还能让幼儿从小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真正了解、喜欢上民族音乐,这不仅是有效提升学前音乐教育的关键,更是有效提高幼儿对于民族音乐认同感与兴趣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与应用。

二、民族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措施

(一)完善幼儿音乐课程的编排

很多学前幼儿的教育场所都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这使得学前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学前幼儿的集中学习和培养。为了让学前幼儿的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有系统的学习时间,应该对幼儿音乐课程进行合理妥善的安排。学校应该设置好音乐课程的时间,加入演唱的课程。除了唱歌的环节,还可以添加民间乐器环节、民间舞蹈环节。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学前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还有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民族乐器则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学前幼儿的音乐素养。民族乐器是民族音乐的载体,对于提高学前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很有作用,例如,琵琶、古筝等。民族舞蹈的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肢体的扭动感受民族文化特色,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教授幼儿学习杨丽萍的孔雀舞,把孔雀舞的步骤简化下来,让幼儿可以感受云南傣族风情的舞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前教育是奠定幼儿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落实,必须从娃娃抓起。现在的很多课堂都逐渐的趋向现代化,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校园的民族文化传播空间也很少。学校里面的音乐教学也更多的趋向了西方的教学模式,把民族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都遗忘了。再加上流行音乐的冲击,很多学前的音乐教学模式都是跟着流行音乐走,民族的音乐教材十分缺乏,人们甚至不愿意歌唱民族音乐,这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很大阻碍。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意识,民族音乐对我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失去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相当于失去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增加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

民族音乐在学前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想得以有效渗透,还需要增加教材中民族音乐相关内容,毕竟民族音乐表现手法、内容本身就具有独特性,若能将其作为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其纳入到教材之中,不仅能够拓展音乐教育内容,同时还能更好地提高幼儿民族音乐意识,从而有效传承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学前音乐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为幼儿搜集更多的民族音乐素材,同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进行音乐教材创编与改革,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出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渗透价值。为此,学前音乐教材创编人员一定要意识到民族音乐的价值,在教材之中适当增加民族音乐内容,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在音乐教育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升。

总结: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爱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以此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以及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感知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胡爽.民族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20(24):140-142.

[2]孙冬青.民族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99.

[3]韩雪梅.民族音乐欣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