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是指神经根、硬脊膜、血管等与脊髓、脊髓组织相近处出现肿瘤,临床上常见的肿瘤有神经鞘瘤、脊髓瘤、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患者在发病后如果诊治不及时,会出现肿瘤恶化、肿瘤转移、肿瘤复发的风险,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在病情确诊后,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最为有效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病情恶化,为了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需要在围术期内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快速康复理念作为护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将患者作为重心落实系统化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入选的32例研究样本均为我院近2年收录的椎管内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确诊,肿瘤部位主要分布在颈椎、椎管、胸椎、骶椎内,在收录患者资料数据,排除资料残缺、其他性质肿瘤、手术禁忌症、免疫系统异常、凝血系统障碍、中途退出、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例样本。将3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位16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0例、6例,年龄分布在20-60岁,平均年龄(40.12±5.23)岁,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1例、5例,年龄分布在21-59岁,平均年龄(39.89±2.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明显,符合医学实验的对比需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常规禁食、禁饮,禁食时间在8h、禁饮时间为4h,术后也要进行12小时的禁食禁饮处理,除此之外,在常规护理方案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导尿管留置、生命体征观测等护理方案。
实验组落实快速康复理念指导护理,本文重点探究实验组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快速康复理念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述椎管内肿瘤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成功案例等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加入到手术治疗中。其次,与常规禁食、禁饮处理不同,应在术前8小时、2小时给予患者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250ml),以免患者出现饥饿、口渴、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的身心舒适度[2]。②术中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保暖护理,在穿刺点以外的皮肤进行覆盖,并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针对性的调节,避免手术室与病房的温差过大,使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在进行液体输注时,需要对液体进行加温处理,确保输注液体与人体体温相似。③术后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观测,协助患者进行轴线翻身以及四肢运动,随着机体的康复逐渐增加运动量与运动时间,逐渐通过佩戴颈托、胸围或腰围向坐立、站立、行走、爬楼梯等运动过渡。除此之外,在手术结束后应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在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馄饨等,之后向软食、普食进行过渡,确保患者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作为供应,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3]。
1.3观察指标
①术后24h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量表,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剧烈。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3处理本文资料数据,此次指标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开展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以±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P值进行判定,P<0.05证明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程度
表1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程度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快速康复理念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术期内,可以有效避免低体温、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在术前、术中、术后需要综合落实心理护理、饮食干预、保温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加快疾病转归[4]。
本文最终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快速康复理念作为护理指导的实验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优,表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椎管内肿瘤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曾亚萍,杨力军,宋光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管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03):648-649.
[2]金红珍,顾宇丹,姚丽,张佳佳,季艳云,关茜.快速康复理念在椎管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06):631-632.
[3]李苑,邓世凤.快速康复理念在椎管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008):215-216.
[4]郭玉莲,程莲,刘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管内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