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我国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小农经济模式构建的牲畜养殖,大多需要基层畜牧兽医参与防疫工作,如何才能够有效防范疫情的出现,考验着每一个基层畜牧兽医。通过对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问题展开研究,不仅能够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还有利于整体防疫工作的推进,从而实现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实施的重点内容
(一)针对区域范围做好牲畜流行病学调查
在基层畜牧兽医日常工作中,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做好牲畜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展开全方位的调查,能够帮助基层畜牧兽医更好地了解本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疫情,同时也能够提高养殖户的重视度,帮助他们了解每一个时间段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而为实现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针对牲畜产品做好安全质量检查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是国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能够保证人们所食用的禽畜肉类产品安全可靠,必须确保在生产环节做好各项防控检查工作。基层畜牧兽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牲畜产品养殖的安全检查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检疫工作,包括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食源性病菌、人畜共患病原菌的检测,同时也要做好大众比较关注的禽流感、疯牛病等疫情的监督检查工作,在发现疑似疫情之后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防止患病牲畜流入市场而导致疫情进一步扩大。
(三)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范
人畜共患病主要是指人类和牲畜之间能够相互传染的疾病,其中养殖户、屠宰人员以及牲畜产品加工人员都是高危人群,必须做好这一类人的防范工作。在牲畜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很可能会导致大范围的疫情发生,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关注可能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并且强化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宣传,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疫情防控意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四)及时做好牲畜免疫及治疗工作
在免疫管理过程中,基层畜牧兽医需要采用疫苗完成规范接种,在完成注射之后还需要做好加挂免疫耳标,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后续检查。同时对于还未采取免疫措施的牲畜,应当要进行正确诊断,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帮助养殖户挽回损失。
三、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养殖户难以做好防疫配合工作
农村地区牲畜养殖主要是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很多从业人员本身文化水平很低,大多采用的是传统养殖方式,没有掌握必要的疫情防控技术和科学养殖技术,自身防疫意识淡薄,对于牲畜的养殖管理十分松散,无法配合基层畜牧兽医做好基本的防疫配合工作,从而导致疫情防控工作难度上升。
(二)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技术有待提升
我国基层地区兽医站建设情况来看,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缺口依然非常大,根据兽医咨询网站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乡村兽医执业人数为17.7万人,缺口达到30万人。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同时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基层畜牧兽医能够投入到防疫方面的精力十分有限,因此,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技术有待提升。
(三)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和设备匮乏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众多的兽医站,并且配备了兽医展开工作,但是现阶段还缺少各种各样的防疫设备和设施,无法开展防疫检测工作。
(四)缺乏完善的养殖业防疫机制
在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基层畜牧兽医日常防疫工作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防疫工作机制。现行激励机制与防疫工作关联度不高,难以激发从业人员的热情,从而导致一些人员在防疫过程即便出现了违规行为也无法约束。
四、基层畜牧兽医日常防疫工作问题解决对策
(一)重视日常防疫宣传工作的开展
基层畜牧兽医应当要积极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渠道,深入基层养殖户群体中开展防疫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养殖户的思想认识和防疫素养。首先,基层畜牧兽医可以通过入户宣传的方式,在日常治疗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机会,加强对养殖户的知识传授,告知他们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各类牲畜疾病的防控要点,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防疫知识,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其次,通过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的方式,针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群体进行必要的牲畜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宣传,尤其是要告知他们因病死亡牲畜私自处置可能面临的严重法律后果,鼓励农户在发现疫病之后第一时间上报给基层畜牧兽医,及时展开处置工作,从而更好地配合做好防疫工作。
(二)重视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技能的培养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决定最终的工作成果。要实现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多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一是重视对基层畜牧兽医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本质上看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必然要承担人才培养工作,当出现新的疫病后,农业部门应当要及时组织所有的基层畜牧兽医进行知识培训,帮助基层畜牧兽医了解新型疫病的特点、防控措施等。二是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要建立有计划、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通过采用外派培养等方式,拓展基层畜牧兽医的眼界,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不断提升整体防疫能力。
(三)努力完善基层防疫设备及设施
基层畜牧兽医开展防疫工作需要基本的设备设施,如防控工作开展需要的车辆、机器等。从本质上看,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开展属于我国政府公共职能的基本组成部分,防疫工作的开展不仅关乎养殖户的利益,更加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针对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开展,政府应当要做好必要设施设备的投入。对此政府部门应当要积极配合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需要,全面调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财政预算投入的方式,为基层畜牧兽医提供更多的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根据地区防疫工作需要,建立区域防疫实验室,能够针对防控区域可能出现的疫病及时做好检验,为基层畜牧兽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不断完善基层防疫工作机制
要不断提升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疫工作机制,确保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在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实施防疫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工作人员自身应当要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依靠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身。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应当要针对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针对基层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并且制定与之配套的奖励措施。此外,还要重视精神激励机制的构建,对于在重大疫情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及时给予表扬,能够更好地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必须重视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开展。基层畜牧兽医要强化对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培养,并且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政府部门必须做好必要的支持工作,从而确保各项防疫工作高效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