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杨玉丽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患者1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观全部患者发病原因均为癫痫病引起,且均为单发,病灶分别位于颞叶3例、额叶4例及顶叶3例;MRI分型为Ⅰ型泪囊性6例、Ⅱ型结状型2例、Ⅲ型发育异常2例。术后病理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术后无病灶扩大现象。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分型具有特异性,通过MRI分型有助于外科手术制定方案。
关键词: 基于MRI分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影像学分析;临床意义
DOI:10.12721/ccn.2021.1574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属于中枢神经性肿瘤,主要发病原因为癫痫病引起的,一般在20岁之后就能够被发现,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主要由星形细胞、神经元细胞及突胶质样细胞组成,但由于组成异样形成了肿瘤,属于混合型良性肿瘤,主要通过MRI进行诊断,由于病理不同于,组成成分各异,将其按照MRI分型[1]。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患者1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治疗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检查确认患有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患者;能与医患人员正常沟通,无语言障碍;经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17.6±3.6)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6±2.1)年;全部患者发病原因均为癫痫病引起,均为初次手术;5例行单纯病灶切除,2例行病灶扩大切除,3例行病灶次全切术;病灶分别位于颞叶3例、额叶4例及顶叶3例;患者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颅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并选用标准头颅线圈,T2WI、T1WT扫描。扫描参数:TR8000ms、TE204ms反转时间定为200ms。MRI静脉推注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速率2mL/s,T1WT轴面扫描,层厚5mm间距2mm。随后由2位高资质医师进行影像学诊断,医师进行图像观察分析,评价病灶位置及特征随后进行MRI分型。两卫医师结果不一致须统一意见。

1.3观察指标

根据MRI分型,Ⅰ型泪囊性(单囊性Ⅰa、多囊性Ⅰb)、Ⅱ型结状型、Ⅲ型发育异常。

根据癫痫疗效分级,分为Ⅰ型:完全消失发作;Ⅱ型发作极少(1年低于3次)Ⅲ型偶尔发作(1年3次以)上Ⅳ型经常性发作(频繁发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资料,使用t检验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1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病灶位于上皮质及下皮质,且均为单发,病灶分别位于颞叶3例、额叶4例及顶叶3例;MRI分型为Ⅰ型泪囊性6例、Ⅱ型结状型2例、Ⅲ型发育异常2例;形态分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不规则形,Ⅰ型:T2WI为高信号、T1WT为低信号;Ⅱ型:T2WI为高信号、T1WT为低信号,Ⅲ型T2WI为高信号、T1WT为低信号,10例DWI呈现低信号,ADC呈现高信号,均无水肿及钙化等现象出现;外科手术类型5例行单纯病灶切除,2例行病灶扩大切除,3例行病灶次全切术;术后癫痫疗效分级,Ⅰ型:7例;Ⅱ型3例;数据见表1。

表1患者临床资料比较(x̄±s;分)

截图1741316298.png

3. 讨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多发于年轻人中,为癫痫性肿瘤,常常伴有局部皮质发育不良,用药物很难治愈,临床上一般利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控制癫痫症,但必须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位置进行判断,肿瘤是主要致使癫痫病产生的原因,通过进行MRI分型,有助于外科医生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2-4]。本次研究发现,根据MRI分型,Ⅰ型泪囊性6例、Ⅱ型结状型2例、Ⅲ型发育异常2例;根据影像学分析,Ⅰ型:T2WI为高信号、T1WT为低信号;Ⅱ型:T2WI为高信号、T1WT为低信号,Ⅲ型T2WI为高信号、T1WT为低信号,10例DWI呈现低信号,ADC呈现高信号。

综述,由于癫痫症被发现,MRI分型具有特异性,通过MRI分型有助于外科手术制定方案,提升手术效率有效减少癫痫病的发作几率。

参考文献:

[1]马庆龙,张子怡.侧脑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4例MRI表现与病理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8,24(12):1216-1218.

[2]聂磊,郑彬,陈琬,郭翠萍,苏晓然.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5(05):578-580.

[3]柴学,陈璐,肖朝勇,李成林,刘文,黄清玲.MRI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14(04):267-270.

[4]陆菲菲,肖慧,虞浩,殷灿,李田飞.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2):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