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抽取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比较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的辅助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3-23d,平均(11.4±5.8)d;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3-24d,平均(11.9±6.1)d。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病情评估:掌握患儿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胎龄、血型、体质量、分娩方式等,并根据患儿黄疸颜色、部位及黄疸指数等,评估患儿病情。当患儿吸吮无力,出现嗜睡、拒食等症状,且胆红素浓度>257μmol,表示患儿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征兆[1],应及时上报给医师,配合医师进行急救。
②游泳护理:室温调节至28-30℃,水温调节至38-40℃,选择大小适宜的颈圈为患儿戴上,贴好护脐贴,将患儿缓缓放入水中,轻轻推动患儿四肢协助其游泳。游泳结束后,擦干患儿全身,用碘伏对脐部进行消毒,并予以抚触。
③抚触护理:采用标准抚触法每日抚触患儿2次,操作方法为:用润肤乳、润滑油等涂抹双手,按照头→面→胸→腹→四肢→背顺序,以指柔法(除背部以外的其他部位)、挤捏法(背部)等抚触患儿,保证力度适宜,抚触时可播放轻柔的音乐,每个部位抚触3-5次,共抚触10-15min。若抚触期间,患儿出现哭闹、烦躁等情况,应立刻停止。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掌握抚触技巧,便于其在家中照料患儿时自行操作。
④光疗护理:对光疗暖箱进行清洁、消毒,调节箱温至33-34℃,相对湿度55-65%,在箱内用柔软棉布围成一圈形成“鸟巢”,为患儿脱去衣服,更换尿布,戴上眼罩、会阴罩、棉质小手套等,将患儿放入治疗箱内。随着时间延长,蓝光箱荧光灯产生的热量会不断增加,箱温也会随之上升[2],故在光疗期间,应注意检测患儿体温,初期每隔0.5-1.0h测量一次,待患儿体温稳定至36.5-37.4℃后,每隔1-2h测量一次,并根据患儿体温(37.5-38.4℃)对箱温进行调节,避免箱温过高导致患儿发热,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应暂停光疗,予以降温处理后方可继续。此外,光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变化及临床反应,及时补水、喂奶,一旦患儿出现皮肤发红、呕吐、惊厥等症,应立刻停止光疗,并遵医予以对症处理。
⑤用药护理:严格遵照医嘱予以患儿药物治疗,掌握用药剂量、浓度,输液时应根据药品性质、作用等,合理调节滴速,并嘱咐家属禁止擅自换药、减药或停药,切实保证用药的有效性。
⑥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差,易发生破损,护理人员应做好皮肤清洁工作,特别是黏膜褶皱处,应清理干净。大小便后应及时用清水清洗臀部,用棉质毛巾将局部水分吸干,在臀部涂抹护臀霜,换上透气性好的尿不湿。需要注意的时,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应剪指甲、洗手消毒、戴口罩,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⑦喂养护理:新生儿喂养应按需喂养,若母乳充足应选择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足则予以配方奶喂养。若患儿吸吮无力,应耐心喂养,少量多次,如有必要,则行静脉补液。喂完奶后,将患儿竖抱拍嗝,或将患儿摆放成侧卧位,避免发生吐奶情况。
1.3 观察指标
治愈:皮肤、巩膜黄染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至11.5mg/dl以下;好转:黄染症状减轻,血清胆红素在11.5-13mg/dl范围内;无效:症状无变化,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15ml/dl。治愈、好转患儿占比表示干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对照组干预总有效率为86.84%,明显较实验组97.37%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24h,病情进行性加重,且易反复,是损害新生儿健康的常见疾病[3]。我院针对此类患儿,制定了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案,38例患儿经干预后仅有1例病情无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这主要是因为:①入院后及时予以个体化病情评估,便于后续治疗、护理措施的制定。②游泳可锻炼患儿四肢灵活度,提高其胸廓运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而且游泳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能量消耗,促进患儿排出胎粪,抑制胆红素重吸收,从而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下降,达到退黄目的[4]。③抚触护理能提高迷走神经兴奋型,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等生成,从而改善患儿消化、吸收功能,有利于排泄。④蓝光照射是治疗黄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光疗护理可避免皮疹、脱水等不良反应的发生。⑤药物监护不仅需要确保药效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应注意药物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⑥皮肤护理的重点是保持患儿臀部、皮肤褶皱处、肚脐等干燥、清洁,这能预防湿疹、脐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⑦合理喂养不仅能满足患儿生长发育营养需求,且能帮助肠道内建立正常菌群,有效完善肠道功能,促进退黄。
综上,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白雪. 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 2016, 20(12):2198-2199.
[2]张苏红, 徐晓妮, 王亚萍,等. 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37(17):161-164.
[3]李莉.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054(036):146-147,151.
[4]杨妍.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015(017):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