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探讨

刘利群

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216

摘要: 在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新时期,积极强化城市建设,将水利水电工程作为重点工程项目不断向前推进,改革建设模式十分关键。在对水利水电工程以及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了解实际实践工程中不良地基对于整个工程产生的影响。针对影响因素,优化基础处理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70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新时期,在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积极了解不良地基等相关内容,结合不同建筑物对地基基础强度的要求,了解不良地基的相关因素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优化不良地基的科学处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求,更好的做好勘察设计,完善技术创新,优化处理方法选择的得当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充分探讨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不良地基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的影响

对于不良地基来讲,更加强调由于地基自身天然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够对上部建筑物自身建设的稳定要求进行全面的满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也说明不良的地基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会产生较大的危害。首先,由于地质等相关原因,在实际设计和规划过程中,不良地基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符合整体的规范。由于上部结构与地基连接不紧密,会使地基建设过程中出现局部或者整体的剪切破坏问题。其次,地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会受到孔隙率大等相关因素影响,使软弱透水层出现一定的变形,影响到地基的正常运转。地基自身的沉降量较大,或者整体的沉降量并不均匀,会使得建筑物自身出现破坏变形等相关问题。最后,地基夯实过程没有充分应用细砂层等相关组织,内部出现震动,也会出现液化问题,使建筑物自身失去一定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和探索可以看出,不良地基自身的抗滑稳定性亟待优化,抗震性能也比较差。在这种情形之下,积极结合基础民生建设需求,更好的考量不同区域下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差异,完善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是十分关键的。通常来讲,策略部分主要展现如下:

2.1注重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

对于强透水层来讲,更加强调刚性坝基的建设,包括砾石、卵石、砂石等相关材料。在对强透水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积极通过地基的开挖,清除对污粘性的坝基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这些材料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构建截水墙,通过混凝土回填的方式,构建防渗墙。通过高压喷射等相关方法,加快混凝土的凝结,优化防渗效果,形成反滤层,避免出现水流渗入等不良问题。

2.2关于可液化土层的科学处理方法

在对可液化土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气温基本特性。可液化土层主要指的是没有粘性的不良土质所构成的土层。这一土层内部空隙水压力较大,土质无粘性。所以,土层自身的抗剪性能是比较差的,很容易出现地基滑移等相关问题。在处理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挖除,选择粘性较好的优质土层,将可液化土进行全面压实。例如,通过分层压实的方法,强化整体的强度。在可液化土的周围,设置混凝土围墙,优化封闭处理。

2.3关于软弱夹层地基的处理方法

对于软弱夹层不良地基来讲,其可以分为中高倾角软弱带和缓倾角软弱带。由于倾角不同,处理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如下:

2.3.1中高倾角软弱带的具体处理

在对中高倾角软弱带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快速的对软弱带的土壤进行全面挖掘,应用混凝土进行回填,形成混凝土塞。在这种情形之下,精准的把控开挖的深度与软弱带的宽度。一般来讲,软弱带的宽度要小于开挖的深度,从而彻底的对软弱带的土质进行全面的替换和挖掘。开挖的边坡也应控制在1:1或者1:0.5的范围之内,设置混凝土梁,优化土层的抗剪能力。同时,对于坝基软弱带的处理来讲,要快速的对软弱带土质进行清除之后,回填混凝土,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混凝土水压力影响。在混凝土周边,设置防水带。在与库水相通的区域设置一定的防渗墙,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混凝土墙不受外部影响。

2.3.2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方法

在对缓倾角软弱带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倾角较小,上部是比较宽的。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软弱带抗弯曲的作用,使用钢筋混凝土回填之后,强化填入部分的抗弯性能,设置防水墙和防渗墙。通过简单处理,即可达到良好效果。

2.4关于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对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土质含水量较高的基本特征,避免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出现大范围的变形等相关问题,使建筑物上部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首先,可以应用置换方法,使用优质的土质,将软弱土进行替换,优化地基承载能力。在置换过程中,可以应用人工挖掘、机器挖掘或者爆破等相关方式,优化置换水平。其次,可以应用表层排水的方法。例如,在地基中加入添加剂,对地基土质特性进行改善,固结土壤,保障建筑物处于稳定状态。最后,应用加载法,强化土质的紧实度。通过填土加载方法的应用,更好的减少软土基层的含水量。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保障地基荷载的稳定性。如果加载重量较大,也要考虑置换部分软弱土,从而降低施工风险。

结束语: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在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基的地质条件,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实际施工之前,要积极调查相关的地质材料,选择科学的处理模式,从而在改善当地土质条件的同时,优化地基处理水平,提升建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锋,陈池书,吴升平.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处理[J].中国高新科技,2021(09):100+102.

[2]刘云,卯虎平.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J].居舍,2021(11):59-60+76.

[3]张世欣.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J].中华建设,2021(0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