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关于幼儿性别教育的现状
宫亚男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特点研究”中指出我国性别刻板观念普遍存在。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性别刻板观念的形成是通过两方面起作用的。一是通过父母提出期望,使子女朝父母期望的性别方向发展,从而使子女把这些期望同化成自己的性别刻板观念。二是父母的态度和性别刻板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性别观念。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玩具的分配,对游戏的指导等都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方式都带有典型性性别倾向。书刊、电影、广播等媒介对性别刻板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通过给他们读的书、讲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性别刻板化。
二、教育现状存在的影响因素
家长在家里,保教人员在幼儿园,他们的思想会最直接的影响到幼儿,但是他们大多数拥有的仍然是传统的性别教育观念,这样也就直接导致幼儿自己出现的观念。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家长这样责怪自己的孩子“一个小女孩怎么和小男孩一样,就知道疯来疯去的”。的确,在家长和大多数的人的眼里,小女孩应该是斯文的,不能像小男孩那样的顽皮。但是,男女之间的这些天生差异真的和他们的能力和适合的工作有必然联系吗?没有人能做出肯定的答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走出了家门,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所以就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现代性别教育。现代性别教育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注重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告诉他们生理差异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做是你或不能做什么。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不能让性别成为束缚个性发展的绳索。所以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幼儿园要进行一些改革来适宜现代性别教育。
三、关于性别教育的教育建议
1.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
当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男女性别角色固定化和定型化是不合理的,应该摒弃旧有商务性别观念的束缚,不再考虑男性应该做什么,女性应该干什么,而是要考虑人的发展,怎样才有利于人的发展。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充分挖掘人们各自的特长,给男女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人们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对待幼儿更要坚持这一观念,让幼儿从小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经验体验,所以我们的保教人员应该先进行有关的性别教育的学习和探讨,提高教师对性别的教育的重视和了解程度,解决教师在性别教育问题上的疑虑和困惑。教师在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对从幼儿心理差异出发做出一些努力。如鼓励男孩要细心,鼓励女孩要勇敢坚强,鼓励孩子能做各种不同的尝试,体验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
2.设计提供适合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
幼儿游戏的设计在教师的不经意中,已经隐含了我们对性别的某些认知。这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强化作用。比如上面文章提及的“汽车站”区角游戏中,一般都是男孩当司机女孩当乘务员。教师在设计这个游戏时就要稍稍做一些改动。比如,让男孩当乘务员,女孩当司机。在幼儿园里最常见的区角游戏“娃娃家”里,一般都是女孩当“妈妈”,男孩当“爸爸”。“妈妈”是在家呆孩子,整理家务。而“爸爸”就要出去上班。在这个游戏中也可以进行改动,让“妈妈”“爸爸”一起去上班,也可以让“爸爸”做家务,也可以建议男女幼儿呼唤角色,让女孩当“爸爸”男孩当“妈妈”。这样很有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获得更广阔的认知。
改动了游戏中的设计,材料也要进行一些改变。例如,区角游戏“汽车站”就可以把司机和乘务员的帽子都做成黑色的,或者可以做挂在胸前的标志牌。这样至少不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性别意识上的潜意识的影响。
3.提高幼儿园男性教师比例
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尤其是男孩提供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仿对象。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扮演父亲,至少是成年男性的角色,使得幼儿性别发展有了参照的模本和原型,促进幼儿健康顺利的发展。因此,要适当提高幼儿园男性教师比例,引进部分男教师。可以根据男性教师自身特点,安排一些能够发挥其优势所在的活动,如开展体育户外活动轮滑等。
参考文献
[1]陈竞芳.关于新型幼儿性别教育的弊端[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15)
[2]曹艳丽.试论性别教育视野中的学前教育[J].教育论坛,2011,(8)
[5]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宫亚男.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8]裴静.我国幼儿双性化教育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9]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