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猪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

余美林 杨邯茹 岳述琼 余九林 闫婷婷 刘俊秀

通江县畜牧,636700

摘要: 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本文将分析猪腹泻病的发病原因,结合引起猪腹泻的发病原因,探讨了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腹泻病;发病原因;治疗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09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腹泻病是一种普遍且频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相对较短,但其发病和传播的速度却非常快,通常在2~5天内就能将病毒扩散到整个猪群,对养殖者的经济收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猪腹泻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可能由单一或多种原因导致,包括饲养管理、营养补充、遗传等各种因素。猪腹泻病的防控应优先考虑,对于出现腹泻病相关症状的猪场经营者,需要迅速且精确地识别病症种类,找出导致病症的原因,并使用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消除病症,从而推动猪的健康成长。

一、发病原因

(一)病毒感染

猪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在猪的饲养流程里,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其主要的诱因包括胃肠炎、伪狂犬病、轮状病毒和猪瘟病毒。在冬天和春天,这种疾病的爆发率最高,且疾病的扩散速度极快,任何年纪的猪都有可能被感染。当仔猪和成年猪被感染之后,它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腹泻问题,同时还会有呕吐、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症状,如果疾病严重,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

(二)细菌感染

猪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包括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这些细菌具有很高的传播性,且冬春两个季节的发病率较高。这类疾病的症状与病毒性腹泻的情况基本一样,只需要进行兽医实验室的检测就可以得出结论。此外,饲养环境差、卫生条件不佳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三)寄生虫感染

猪腹泻病还可能是寄生虫感染所致,如球虫、蛔虫等。在猪的消化系统中,球虫、蛔虫等寄生虫的主要栖息地,当这些寄生虫繁衍过度,就可能导致猪发生腹泻、大量排泄物等不适。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管理质量不断提高,猪寄生虫腹泻的发生几率已经大幅度降低。

(四)季节更替

在春秋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外部环境的气温变化较大。许多养猪的人选择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这使得猪圈的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高,地面也比较潮湿。如果猪圈的湿度超过80%,就有可能会引发猪的新陈代谢失调,从而导致腹泻。另外,一些养殖者未能妥善管理养殖密度,导致猪群间的频繁交互,这使得一些猪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提高了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

(五)饲养管理不到位

当仔猪步入断奶阶段,任何形式的饲喂策略和环境的剧烈转换、大规模的运送、不恰当的抗生素使用、未按规定的周期进行免疫注射等都可能诱发仔猪的腹泻。在母猪怀孕的早期,若突然对饲喂策略做出调整,那么其营养含量将大幅提升,这可能导致母猪产生大量的乳汁,或者乳汁中的某些营养物质超出了正常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仔猪的消化系统通常不太健全,因此在食用含有大量营养的乳汁之后,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状态,从而诱发生理性的腹泻。

二、预防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引起腹泻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质量、饮水清洁、饲喂量适当。对于新生仔猪,应加强护理和保健措施,提高其抵抗力。饲养环境差是引起腹泻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改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同时,应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减少断奶应激

在仔猪出生后的7~10天,养殖者可以将口感好、质地优良的颗粒饲料均匀地撒在仔猪活动区域,以此来诱导它们进行采食训练。这种开食训练对于仔猪的胃肠功能的成长和完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减少断奶后的营养压力。养殖者需要擅长运用逐步替换饲料和逐步断奶的策略,例如在断奶前逐步降低仔猪的吮吸频率和时间;在产房内将仔猪与母猪隔离,逐步延长母猪和仔猪的分离时间,这有助于缓解仔猪的心理压力。

(三)疫苗预防

畜牧业者需要清楚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将这一任务贯彻到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在母猪怀孕期间和之后,应进行一次大肠杆菌疫苗的注射,以降低细菌性腹泻的风险;在母猪分娩期间,应进行肌肉内部的二联疫苗注射,以防止腹泻的出现。一旦仔猪的体重达到15千克或30千克,就需要分别注射1毫升和2毫升的疫苗。一般来说,这些疫苗注射后的12至15天,仔猪的身体会产生抗体。在仔猪断奶或者转入其他群体之前,需要给予它们适量的抗菌药物,同时也需要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这样可以提高仔猪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腹泻的发生。

三、治疗措施

(一)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病,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来防控。如发现腹泻病症出现,在治疗过程中,既可以选择西药治疗,也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青霉素等。对于寄生虫感染,可使用抗寄生虫药进行治疗,如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虽然西药的常规治疗方式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缓解猪腹泻的病情,但其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相比之下,中草药的使用可以帮助缓和病猪的病症,提升其免疫系统,从而提高疾病的康复率。中草药添加剂的主要功效是抑制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同时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性,从而逐步提升其免疫力。根据中医理论,猪腹泻的主因是湿热毒邪的积聚,因此,我们推荐采取清热解毒、健胃醒脾的药物治疗方法,例如使用水煎的白头翁、三颗针、藿香、秦皮、甘草、车前草等草本植物。此外,芪贞增免颗粒和白头翁散也能有效地治疗寒性和湿热型的腹泻。

(二)微生态制剂

活性维生素制剂,根据微生态学的规律制作而成,它可以推动身体内的有益微生物生长,同时也可以阻止有害细菌的扩散。这类制剂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无害和不会产生任何残余,并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和提高对饲料的利用效果。根据中国的农业和乡土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目前有15种微生物可以被应用到动物饲料的制造过程中,这些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这些微生物的使用对猪的生长有着显著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母猪的腹泻和病死率。此外,它们在治疗仔猪腹泻病方面也表现出了优秀的疗效。

(三)补液治疗

腹泻会使猪大量失水,容易发生脱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猪的正常生理功能。主要由补充液的盐类构成,包括氯化钠、葡萄糖等多种元素,它们都是调整疾病猪体内水电平衡失衡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饲养者需根据适当的比例来调整补充液的浓度,通常25毫升的补充液需与1500毫升的清洁水混合,当疾病表现不太明显的时候,每天使用80毫升的补充液是最适宜的,但如果疾病严重,则需增加至100毫升。在饲养猪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保证充足的营养,就可以明显增强它们的防御性,优化它们的肉品,从而为众多的饲养者带来更丰厚的收益。

四、结论

猪腹泻对其健康发展有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对养殖者的经济收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养殖者需要树立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意识,清楚了解猪腹泻病的常见诱因和症状表现等,并从环境管理、疫苗接种等多个角度提高防病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绍芬.猪细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03):133-135.

[2]李志伟.猪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3,39(01):11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