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油气储运技术发展

金述磊

沅陵县七甲坪液化石油气站

摘要: 储存与运输是化工产业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其理论发展与技术应用对整体储运作业效率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以油气储运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探讨主题,指出当前其管道输送工艺不成熟、管道腐蚀严重以及运输安全防控不到位等重点问题,从创新发展储运技术、选择适宜储运设备与金属材料、以及优化油气储运安全性等三方面阐述创新化工油气储运作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化工油气;储运技术;创新
DOI:10.12721/ccn.2022.1572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为满足化工油气的供应需求,还需切实创新并改进现有的储运技术工艺。通过观察当前化工油气储运作业的实际落实情况可以发现,其间仍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无论是输送工艺的落后、还是不到位的安全管理与设备配置,都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1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的现状

1.1天然气水合物的储运

天然气水合物具备十分独特的性质,特别容易挥发且很难存储,那么同样的这也会给油气储运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怎么科学、合理、高效的不间断的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和天然气水合物的释放与存放。只有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有效的保障天然气水合物储运工作的顺利实施。

1.2特殊环境下的油气储运

我国疆土面积辽阔,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形式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油气储运的难度。例如在冻土地区的油气储运中,由于气温比较低,地面多为冻土形式,油气管线很容易因气温低而冻裂,所以在油气储运前需要先解决冻土问题,避免因油气管线泄漏而造成经济损失。

1.3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储运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第一,储运中的押运人员、装卸人员和驾驶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的安全培训,在日常工作中时有操作失误的情况出现,比如说由于疲劳驾驶、违规装卸造成的翻车事故、石油泄漏事故等。第二,在运输过程中,缺乏道路安全的监管体制,混载、超载的违法行为泛滥。同时由于石油的装卸工作通常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给监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有效的协商后联合进行管理。第三,对运输设备缺乏定期的检查,由于地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储运设备会出现老化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新更换。

1.4地下储库技术

地下储库技术包括地下储油库和储气库,国外很多国家由于国土面积的受限,已建立不同库容的地下水封岩洞储油库,发展速度较快。地下储气库是将长输管道输送的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空间形成的一种人工气田或气藏,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相对滞后,天然气库储量占消耗量的5%,难以起到调峰作用。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将以地下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量提升到三个月的用量,但是在工程建设设计方面,技术还不够成熟,经验还不够丰厚,关键的技术还需要与国外的公司合作完成。

1.5安全保障力度不足

油气能源自身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在储运的过程当中极有可能出现汽化溢出的现象,但是在对其建设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关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认识不足,应急协调机制不健全,对于储运安全无法实现保障。

2创新化工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策略

2.1创新发展储运技术

推进化工油气储运技术的创新发展,可以紧密结合其多元化的区域特点与应用特点。例如,开发海洋油气储运技术,是当前化工产业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总能源总量中,海洋油气的储量达到30%,较高的储量值为油气运输开辟了关键的发展道路。在陆地油气资源开发比例逐步下降的环境形势下,应对海洋油气储运工艺的革新与改进予以重点关注。一方面完善现有的储运技术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则应在实践应用中总结经验,逐步迈入到对深水领域部分油气储运技术的研究中。我国西部东北部分地区环境均处于冻土地质,因而开发冻土区域油气储运技术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油气储运对技术与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因而在技术创新中需对其特殊性提高重视,最大化提高储运运输量,科学应对油气挥发问题,降低油气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研究人员也逐步开展了对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的创新研究,这项技术的主要突出优势在于对零散性、边缘性气源的有效收集,进而实现对储运运输量的科学把控。在研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储运工艺时,还往往涉及到对释放技术、高速连续制成技术的应用,协同对长途管道混输技术以及海底混输增加技术的深入研究,均有利于推进化工油气储运工艺与作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2.2选择适宜的储运设备与金属材料

储运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对化工油气的运输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在选择储存方式时,不仅需要充分考量到油气材料的具体特质,还需满足经济性的基本原则。以乙烯材料的储运为例,可以优先考虑低温微压的方式,在低温环境条件下,采用具备良好韧性、强度性能的储运设备。在此过程中,还需核查设备的主体材料,避免在实际储运过程中出现腐蚀问题。当前,低温钢是乙烯储运作业中应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包括铁素体低温钢、奥氏体低温钢以及低碳钢等。作为一种深冷型钢种,奥氏体低温钢的适用温度可以达到零下196℃左右。在储运各类化工油气的过程中,需着重把控其危险性,站在整体性的角度上对管道的各项参数指标予以综合衡量,如钢级、壁厚、压力以及直径大小等。在满足经济效益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钢级、材质的管道材料,并将壁厚适当减小。选择管材,应结合油气运输的基本要求,重点把控以下关键点:(1)强度、韧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适应低温、高温等特殊使用环境。(2)耐老化性较好,在地质状况不同的情况下也具备较好的适应性,避免后期的频繁维修与更换。(3)耐腐蚀性强,便于装卸和运输。

2.3优化化工油气储运的安全性

危险性高是诸多化工原料的共性,对于化工企业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应对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管控提高重视。从设计环节开始,就应将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各个作业环节中,提高工艺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完善安全化储运设备的安装与配置:(1)严格依照相应的法律规定与管理规范,做好储运设备与装置的安装工作,期间应重点加强对安全距离、净空高度的合理把握。(2)无论是设计压力容器,还是制造应用原料储罐,均应全面参照具体的技术规范,根据相关的质量标准严格检验并验收设备质量与实际运行情况。对危险性较高的区域予以合理划分,并配备相应的防爆电气仪表设备,确保满足不同级别危险区域的安防需求。完善防爆泄压装置、阻火设备以及灭火装置的安装,结合实际情况与经济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

结束语

油气储运系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在客观上有必要依照现行的规则加以约束,对于标准化的油气储运流程和规则不断进行更新。相关人员要意识到油气储运领域的标准化意义,进而自觉接受标准化的油气储运工作,缩短油气储运领域与发达国家的较大差距。要提高化工油气储运水平,还需进一步优化储运质量,总结以往多样化技术应用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针对性优化化工油气储运工艺与管理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在未来实践中,关于油气储运领域还应当摸索经验,在此基础上服务于油气储运标准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海梅.某重质原油长输管道工艺设计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2]汪文强.原油储罐内底板腐蚀机理分析与涂层防腐蚀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3]辛欣.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集输工艺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

[4]马明,赵弘,苏鑫,李琨.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石油机械,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