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德育教育研究浅谈

刘少忠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516500

摘要: 素质教育时期,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期间开展德育教育,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能够在传授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政治知识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为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然而,在以往高中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空洞、教育方法简单,无法真正提升高中德育的教育实效性。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教育策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德育;立德树人;教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作用

德育作为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方式,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育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与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不断从教育活动中渗入德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行。因此,学校在开展文化必修内容的教育之余,还需要重视德育工作的班级渗透,将德育这一内容完美的融入到班级活动当中,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阳光、健康、正能量的高中文化氛围,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潜移默化的培养其道德情操。不仅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社会以及国家发展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教育策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宽松和谐的德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宽松和谐的德育环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营造健康、纯净的环境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通过构建宽松和谐的德育环境,能够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全人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其中,在构建宽松和谐的德育环境的过程中,学校不但需要强调校园环境的构建,营造文明、优美、洁净的环境,而且需要注重学生在德育环境中的感受,使学生常常处于良好的情感体验中,以此达到锻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从而为强化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强化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课题研究将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作为重要抓手,以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催人向上的校园文化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能力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协调发展。因此,学校要坚持将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基础,充分发挥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和校报等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更好地发展。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其中,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需要尽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要将学生成长当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来对待,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以便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其次,教师应该信任和关爱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相信教师,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在内心深处认可教师的教导,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率。最后,教师要宽容和欣赏学生。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所以教师应尽量以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尽量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以便能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模式,优化德育教育过程

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会片面地将德育内容分割成块,缺乏联动机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的教育实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模式,创新德育过程中,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是强调管理育人。通常德育工作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校尚未构建起统一的德育模式,则难以真正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因此,学校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设计,强调德育教育微观上的变化,充分凸显其管理育人的作用,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

二是采取分层育人方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可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首先,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将纠正学生的坏习惯、不规范学习行为作为德育的重点内容,促使高三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重点把控班级的纪律建设,让学生能够逐步养成遵守纪律的意识;最后,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强化理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采取情感育人的方法。要想在高三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以情感育人,教师就需要在日常德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满腔的情感,密切关注学生在思想、学习、情感和生活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和困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是采取活动育人的方法。强调高三德育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地成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高三学校而言,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启迪和感悟是说教无法给予的。例如,薄弱高三可定期开展一些德育活动,如每年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5月开展青年节活动、9月开展尊师活动等。

三、结语

众所周知,德育教育观念与意识并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不断磨练而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道德品质的发展必须在后期的社会影响下逐渐形成。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此时正处于一个由懵懂迈向成熟的转折期,因此这也正是德育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时期,在高三这一进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强有力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相关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重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以及班级活动的共建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将德育渗透进去,并且完美的将其与教育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无形中提高班级的整体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上耸.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分析[J].当代商报(理论与创新),2020(4):18-19.

[2]张晓涛、陈晶晶、刘袁霞.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分层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育研究),2018(15):73-74.

[3]崔自勤.新时代高中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8-88.

[4]赵霞.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