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王文丽

烟台大学附属中学,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随之提高,这些条件的改变,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初中阶段是学生内心成长的关键阶段,要加强重视度并在正确的引导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已然是初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重点课程,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高效的开展,提升教学课程的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人员工作中最值得关注内容。此文就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与探讨,为我国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经验。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1.1570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0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有些学生很可能面临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很大影响。以下就我国目前初中生阶段存在的普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并对初中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办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落到实处,使其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更好的标准,促使其来实现全面发展。

1现阶段初中学生心理状况

1.1自我意识较强

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有限,对人、事等方面认识不太全面,而且对外界事物不能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比如,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的工作进行中,有些学生存有思想过火的情况,对外界负面情绪严重,思考、处理问题时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不用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尤其是在班级开展集体活动时,不想也不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里。

1.2适应能力不足

许多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富足,其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吃苦耐劳能力较差,依赖心理严重,当处于新环境时,不能及时适应。在刚步入初一时,学生面临小升初的新环境,出现了许多不能适应新环境的情况。由于不能及时适应新学校的环境,不能与新校园的生活与学习同步,还会由于学习压力变大,产生厌烦心理,很难及时加入到初中阶段的学校生活中。

1.3缺乏足够的情绪控制能力

在受到外来打击时,假如没有实足的情绪控制力,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不能稳妥的处理事情。许多初中生在外界的影响下,会让学生心理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还会因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能确保其状态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对学生的表扬和赞同会让其心花怒放、神采飞扬。反之,在不给与肯定时,会产出现自卑和失望的心理。如果学生自身不能把控自己的情绪,没有良好的心态,会妨碍其学习和生活。

1.4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

初中生阶段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主观意识较强,在跟他人的相处过程中,不能和睦共处。许多学生想相互沟通,相互交换的意识,由于交流的方式方法和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在人际感情关系方面会产生隔阂,假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出现性情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不能融入集体的生活学习中。

1.5缺乏足够的抗挫折能力

现代初中生具有抗挫折能力不足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现代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压力,精力的风霜较少,因此对抗挫折、抗击打能较弱,许多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不能及时处理问题,反而会产生大量负面情绪,思想意识不太坚定。

2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2.1塑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造优良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其爱学,想学,愿学,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工作中,当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交集时,要透彻领悟其中含义,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教育工作人员要结合并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出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各个安全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比如,缺乏自信的学生,教育工作人员给与学生充分肯定,并在正确的指引和鼓舞下,让其心理有更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帮其建立自信心。

2.2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和表率,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师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并对外界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和无限制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存在逆反心理和淘气的学生时,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并为学生健康成长给与正确引导。

2.3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协助学生能够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我意识,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尤其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和自主能力,学生出现不好的心理状态时要给与正确的引导,否则会给学生带来逆反心理,其心理的出现会给家庭和学校之间带来矛盾。教师要保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顺畅交流,结合与家长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加强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挫折是生命历程中的必然经过,在面对意识不全面的学生时,要进行理性教育,要培养其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本身积极主动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成长机会。

4结语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重视。在思想品德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让学生在成长的历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健康的心理需花费很长时间来培养和形成。教育工作人员要根据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育手段来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的教育质量,做终达到课程开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符安德.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57):121.

[2]徐翠凤.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8):13.

[3]田斌.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04):76.

[4]程亚娣.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2):96.

[5]卢小宁.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4(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