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草药党参种植技术要点

阿丁·吾汗

新疆阿勒泰市萨尔胡松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 文章篇本主要叙述了中草药党参种植要点的主要技术。
关键词: 中草药;党参;种植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0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种植技术特点

1.1育苗

1.1.1育苗方式

党参幼苗喜阴、成株喜光,应选择保护地育苗,以日光温室育苗为好。

1.1.2 育苗地要求

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土层>30cm:pH值6.5-75、有机质>30g/kg.碱解氮>120 mg/kg. 1:20ES 有效磷>20 mg/kg,速效钾>200 mg/kg的土壤。
1.1.3 种子准备 

1.1.3.1 种子要求

繁殖应用2年~3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在当年9月~10月种子采收后,为提高发芽率,宜放置于温度低于-18℃的环境中保存。隔年陈种发芽率极低或失去发芽力。 

1.1.3.2 种子处理

用50℃~55℃水浸种15 min,移置纱布袋中,用清水冲洗数次,将袋置于温度在18℃~20℃室内的沙堆上,间隔5h~6h用清水淋洗1次,7d~8d种子裂口露白80%时即可播种 。

1.1.3.3苗床处理

均匀撒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000kg/667~4000kg/667时,随即进行翻耕、耙细,高温闷种3d后,整平做成平畦或高畦苗床。畦宽1.0m~1.2m,畦长根据保护地宽度而定,畦间 以符合距30cm。

1.2 播种
1.2.1 播种时期 

以3月中下旬~4月上旬播种为宜。
1.2.2 播种方法 

采用撒播。将浸泡后的种子与3倍细土混匀后撒于雎面,稍盖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度,随后轻镇压。

1.2.3 播种量

4 kg/667m2~5 kg/667m2。

1.2.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可覆盖5cm厚符合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清洁小麦秸杆,随即进行浇水,以做喽或 内使参滴灌灌溉为好,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苗。如早春保护地温度较低可在畦面起拱覆盖地膜,萌发适温控制在15℃~20℃。

1.3苗期管理

1.3.1 灌溉管理

进人幼苗期,灌水应少量勤浇,4片~5片叶以后,畦内较为郁闭,可减少灌水次数,后续灌溉以表层土壤见干见湿为原则。
1.3.2间苗除草

苗高10cm~12cm时,应间去过密的小苗、弱苗、病苗。同时,应注意及时除草,以免草大根深影响幼苗生长。

1.3.3通风补光

4月中下句以后,室内温度提升较快,应保持适当揭膜通风,夏季可将膜揭去,以利于补充光照及防止高温灼伤幼苗。
1.3.4施肥管理

6月~8月,幼苗进入快速生长期,应补充营养,可用充分发酵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按肥水比例1:20浸泡2d以上,浸泡液用80日滤网过滤,稀释15倍后按40kg /667m2用量喷施,或用符合GB/T 19630.1要求的液体生物有机肥喷施,连续喷施3次,间隔期12d。

1.4 起苗

可在上冻前割去茎蔓,深挖起苗,应注意避免伤根,起苗后剔除病苗、虫蛀苗和断根苗,并按大中小规格分类,捆扎成500g小把存于地窖或保鲜库。也可第二年春季参苗发芽前起苗。

1.5移栽

1.5.1 移我前准备

1.5.1.1 土地选择

宜在海拔800m~1 500m的区域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耕地,前挂以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苜蓿、小麦或其他豆科作物的耕地为佳。要求土层>50 cm,PH值6.8~7.8、有机质>20 g/kg、碱解>100 mg/kg、有效磷>15 mg/kg、速效钾>20mg/kg。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
1.5.1.2 施肥整地

均匀撒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kg/667m2~5000 kg/667m2,随即深留30 cn以上耙细整平。
1.5.1.3 移裁时期
4月中旬一4月下旬移栽为宜。
15.1.4 移裁方法

移较前,先开沟,沟深10cm~12cm,沟行距25cm~30 cm,将参苗顺沟的倾斜度放入沟内,使参条紧靠沟壁,根头抬起,根梢伸直,注意不要伤害根系,株距6cm~8cm,参苗置入后随即覆土,覆土应高出参头5cm,稍加镇压。注意一边开沟一边移栽。
1.6田间管理
1.6.1 灌溉管理 

移栽后至幼苗萌发前,应保持土壤湿润,后续灌概原则以土壤见干见湿为宜,7月中旬以后应适当控制灌水,防止根部病害的发生。
1.6.2 松土除草

党参生长过程中,应适时松土除草,生长期内需松土除草2次或3次。
1.6.3 通风透光

苗高30cm时,可用树枝或木杆等插入行间搭架,引茎蔓缠绕而上,以利于通风、透光、防病,促进党参生长。
1.6.4 追肥管理
1.6.4.1 前期追肥

5月中旬~6月中旬,藤叶蔓生前至蔓生初期,可用充分发酵的优质有机肥按肥水比例 1:20浸泡2d以上,浸泡液用80目滤网过滤,稀释15倍后按40kg/667m2用量喷施,或用符合GB/T 19630.1要求的液体生物有机肥喷施。连续喷施2次,间隔期10d。
1.6.4.2 中后期追肥

7月初~8月中旬,可依据长势情况追施1次或2次肥。可用充分发酵的优质有机肥按肥水比例1:20浸泡2d以上,用80目滤网过滤,随水滴施或冲施500kg/667m2过滤液。
2主要病虫害防治
2.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绣病、蚜虫、红蜘蛛及地下害虫等。
2.2 防治原则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均衡的生态环境,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禁止使用人 倍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2.3 防治方法
2.3.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倒,以2年以上轮作为宜;选用抗病品种,严格种子清选,剔除有病虫的籽种及移栽苗,籽种需充足晾晒并温水浸种;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合理密植,合理灌溉,培育适龄壮苗,加强中耕除草,清沾田园及周边杂草。
2.3.2 物理防治
2.3.2.1用黄板、蓝板诱杀有翅好。黄板:蓝板为3:1,间隔悬挂于植株顶部20cm处,悬挂35块/667m2 ~40块/667m2为宜。
2.3.2.2利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地老虎、蛴螬、蝼蛄等成虫。
2.3.3 生物防治

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农田生态系统中飘虫、食蚜蝇、草岭等天敌昆虫及有益病原微生物群落。有害生物在物理防治或自然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可使用符合GB/T 1%80.1规定的天然生物源或矿物源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防治。
2.3.4药剂防治

2.3.4.1根腐病
2.3.4.1.1 症状

根腐病在6月~7月高温高湿期间易发生,发病初期,下部须根或侧根首先出现暗褐色病斑,随着发展则变黑腐烂,当病害扩展到主根后,主根自下而上逐步呈水渍状腐栏:自根部发病开始,地上部植株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当天气对病害发展有利时,整条参根腐烂,造成全株枯死。
2.3.4.1.2 防治方法

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立即在病穴处撒入熟石灰粉,控制病害蔓廷。发病面积较大时,可用1:1等量式波尔多液兑水1000倍灌根,水液最高使用限量800kg/667m2。
2.3.4.2 锈病
2.3.4.2.1症状

锈病在7月~8月易发生,主要危害叶、茎。病叶背部隆起,呈黄色斑点,后期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发病后使叶片干枯或早期落叶,发病严重时减产较大。
2.3.4.2.2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800倍液~1000倍液喷施2次或3次,间隔期7d。同时应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2.3.4.3 蚜虫

多在夏季发生,天旱时发生严重,主要吸取嫩芽和嫩叶汁液,使其干枯致死。蚜虫发生较重区,可用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或0.5%苦参碱水剂,或0.5%印棟素乳油,稀释800液~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1次或2次,间隔期7d。药剂不可参混且注意交替使用。
2.3.4.4红蜘蛛

主要为害幼苗及成株叶片,吸食叶液,造成植株黄菱以至干枯。可用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0.5%印棟素乳油,或0.5%苦参碱水剂,稀释800倍液~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期7d,药剂不可参混且注意交替使用。
2.3.4.5 地下害虫

地老虎、蛴螬、蝼结等地下害虫常发生在前期,危害幼苗嫩茎及根,造成缺苗。可用规定的白僵菌或绿僵菌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灌根防治。
3收获

可在定植当年10月初采挖,也可第二年秋季采挖(定植2年的参产量高,但品质要低于当年参)。秋季植株茎叶黄枯后,按除支架,割去茎蔓,选择晴天深挖,刨出全根,注意避免伤形成黑疤,降低品质。将挖出的参根洗净,按粗细分级、晾晒,晒干后即可出售,或置于凉爽处储藏,注意防潮、防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