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李晓

武汉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 建筑施工较为复杂,涉及环节众多。在众多施工工艺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属于最关键的,通过加强其工艺质量控制可稳步推动建筑工程顺利实施,保障建筑最终的施工品质。为科学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需要从该技术的各个环节入手,也就是流程、质控举措等,提出可行的高支模施工管理方法,以便夯实建筑工程的施工基础,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高支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以其灵活性、高效性和适应性在房建土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通过模板的组合拼装,能够快速搭建出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混凝土结构,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质量。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施工安全性、材料选用等方面的考虑。

1、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中的作用

高支模施工技术精确的模板制作和组装过程确保了施工的尺寸和几何精度,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尺寸偏差和不平整问题,采用的预制模板能够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杜绝了材料质量不稳定带来的影响。模板的重复使用减少了人为误差,确保每一次施工都保持了一致的质量水平。此技术在混凝土浇筑时,通过合理的振捣和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的制作和搭建耗费大量时间,而高支模技术通过预制模板和支撑系统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模板的快速组装和拆除,有效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高支模技术具备较高的重复使用性,模板可以在多个施工阶段和不同工程中反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和形状,可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需求,使施工现场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由于施工进度明显加快,项目整体工期得以缩短,从而降低了工程的管理和人力成本。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高效施工流程、可重复使用性以及适应性,共同促使施工效率的提升,为房建土建工程的及时交付、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1]

2、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施工前,项目将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校对和复核,包括工程数量、工程点的坐标和标高,一旦发现现场情况和施工图纸不符合,立刻上报设计院。对于模板的施工,项目部需要计算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模板数量,只有确定好数量,才能确定施工方案。另外,施工技术负责人需要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施工和安全培训,确保操作班组能够按照施工标准来完成模板的加工和安装,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期间需要对培训日期、参与培训的人员和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为了确保施工的精度,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测量培训,包括如何使用测量仪。测量仪器包含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在进行测量前,需要提前规划测量工作,然后提交详细的测量实施方案,包括测量方法、仪器的配置及测量人员的信息。为了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准性,测量数据和放样结果必须由监理工程师检查。根据施工项目的需要,项目部需要制订详细的材料计划,并且按照规范准备材料。(1)梁、板模板:采用15mm厚的胶合板,规格为1220mm×2440mm或915mm×1830mm。确保原材料含水率不大于15%。(2)支架材料:包括可调底座、可调顶托、标准基座、起步立杆、立杆、调节立杆、横杆和斜杆,材质为Q235或Q345b。(3)钢管材料:采用φ60mm×2.2mm、φ48mm×2.5mm和φ42.2mm×2.5mm的钢管,材质为Q235A或Q345A。所有试验工作将由合格的检测单位进行,并受监理工程师监督,以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在试验前,需要制订试验计划,明确试验内容和方法,以及具体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2.2施工流程与要点

房建土建工程的高支模施工阶段,搭建支撑体系是第一步,也是整个施工流程的基础。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勘察结果确定支撑体系的布置位置和间距,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支撑材料(如钢管、铝合金等)进行搭建。搭建过程中,也要反复验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避免支撑体系出现摇晃或倾斜等情况。另外,施工人员也要不断对支撑体系进行调整,通过水平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进行辅助,这样才能保证支撑体系的高度、水平度等符合施工要求。搭建好支撑体系之后,就要开始安装模板。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模板材料,如木材、钢材等。安装过程中,也要反复调整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避免出现错位或变形等情况。安装好模板后,需要对模板进行固定,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移动或脱落。常见的模板固定方式包括螺栓固定、夹具固定等,具体方式应根据模板材料和施工要求而定。施工人员固定模板时必须要保证固定件的紧固力度适中,既不过紧也不过松。模板安装和固定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对模板内部进行再次清洁,确保模板内无杂物和积水,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整个浇筑过程需要使用振捣棒进行均匀振捣,避免混凝土出现孔洞和离析问题。施工人员完成浇筑后要加强混凝土养护[2]

2.3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期间,应先拆除后期支设的非承重部位模板,再拆除先期支设的承重部位模板,并掌握各部位模板的正确拆除方法。例如,拆除墙体模板时,检查墙体混凝土强度是否达标,如果混凝土结构和模板相互粘连,则使用撬棍进行拆除,拆除完毕后清理模板表面残留浮浆,修补破损部位。在拆除梁板模板时,按顺序依次拆除水平杆、立杆,拆卸期间保持主龙骨自由下落状态,并根据板梁跨度确定拆模时间,如在板梁跨度不足2m时,混凝土整体抗压强度达到50%设计值后即可拆除模板。此外,待高支模结构拆除完毕后,再着手拆除模板支架,提前做好报审批准、安全技术交底、现场设置围栏、清退现场无关人员等准备工作。随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拆除模板支架,优先拆除大横杆、剪刀撑、中间部位扣件,由专人传递,或使用绳索将拆除材料平稳放置在工程地面,禁止乱扔。后续清理材料表面灰尘污渍,修复缺陷部位,将材料分类堆放,留待循环使用,即可结束高支模施工活动[3]

2.4模板系统设计

⑴模板采用胶合板,规格1830mm×915mm×15mm(厚)。⑵模板底采用方钢作为主次龙骨,规格50mm×50mm×2.5mm,次龙骨采用单方钢,主龙骨采用双方钢。⑶梁底主次龙骨均采用50mm×50mm×2.5mm方钢,次龙骨采用单方钢,主龙骨采用双方钢,当支架宽度为900mm时,主龙骨设置3根方钢管。⑷梁侧模内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250mm竖向排布;外龙骨选用50mm×50mm×2.5mm双方钢,沿水平方向布置,间距不大于450mm;在采用对拉螺栓进行紧固。螺栓规格为Φ12普通螺栓,水平间距5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450mm。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操作难度较大,流程较为复杂,危险性较高。要从加强施工技术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现场作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对工程施工保持敬畏之心,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管控,促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促进安全、质量、生产管理工作处于可控状态,推动建筑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虎.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地产,2019,(23):161.

[2]肖登平.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221+231.

[3]赵军.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