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公共建筑施工过程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1.1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首先,由于公共建筑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通常会存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其次,施工现场相关工作人员易出现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现场消防检查不到位、消防管理不严谨等情况。
1.2公共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不完善
首先,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共建筑在施工管理期间,因为施工原因导致部分消防器材可能会临时失效、未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消防设施,致使消防设施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存在超期服役的情况,有的甚至失去原有作用。
其次,部分单位对消防设施不够重视。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消防设施缺乏基本的认识,导致对消防设施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
1.3动火作业量增加
现阶段,国内各类建筑结构类型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形式,导致动火作业量增加,并且因为施工过程中肯定会存在或产生大量的易燃物,火源及易燃物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内,就可能会发生火灾事故。
1.4消防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低
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必须提升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员工的岗位性质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培训时通常会出现思想懈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由于成本控制,无法保障投入的资金有效支持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开展;部分公共建筑在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佳。
2引起火灾发生的原因
2.1项目现场管理混乱
项目施工过程中现场设立了多处易燃物库房和易爆危险品库房,且为方便实际施工需求,现场多处堆积易燃材料,现场吸烟随手遗弃的烟蒂都是消防安全隐患。
2.2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及未及时清理现场周边可燃物
某艺术中心3个建筑结构中间均含有大空间,顶部楼盖均采用大跨度钢梁及钢桁架结构,以及面积较大的防水作业等施工内容,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电气焊作业、切割、防水作业等。劳务班组在面对工期紧张时,不免会出现违规动火作业的现象。如动火作业前未能及时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和清理作业场地周围易燃物;进行电焊、气焊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作业时不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不能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频繁使用切割机,打磨机等切割打磨作业时挡火保护措施缺乏。
2.3临时用电引起的火灾
某艺术中心整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大型用电设备如混凝土搅拌站、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吊篮等种类繁多,且随着施工状态变化,各种便携式用电设备数量增加。
为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需求,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JGJ46—202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科学布设,避免造成线路超负荷过热或短路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易燃物。
3制定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消防知识
首先,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发布消防安全提示。
其次,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让员工掌握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疏散逃生知识等基本技能,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
最后,监督施工现场参建各单位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和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畅通。
3.2建立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良好联系机制
针对公共建筑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在公共建筑中的消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公共建筑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这主要是因为公共建筑内存在大量的人员,一旦出现火灾事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为公共建筑内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3.3设置固定或临时防火设施,加强防火教育与培训
公共建筑的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等都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在施工现场内建设微型消防站,设置固定的或者临时的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宣传和培训,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建筑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以减少火灾隐患。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巡查机制,保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保障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3.4做好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
首先,建筑施工现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责任单位应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并建立消防设施检测、维修、保养档案,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其次,建筑施工现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单位应建立并落实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制度,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再次,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灭火救援。
最后,对灭火器、消火栓、现场临时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测。
3.5贯彻“预防为主,预防和消除相结合”的方针,切实提高消防安全检查的质量
针对公共建筑施工过程中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和难点,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切实提高消防安全检查质量,增强消防安全实效。加大对公共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同时要对公共建筑中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改,及时消除隐患;要积极推进消防设施检测、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自动消防设施完整好用;要加强对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对建筑内部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火场逃生技能和方法。
结束语
4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大,公共建筑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公共建筑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公共建筑物内火灾蔓延迅速,人员难以疏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对公共建筑火灾安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火灾监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广州粤华物业有限公司.既有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边界及应对研究[A]物业管理课题研究优秀成果汇编(2016-2018)[C].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19:48.
[2]刘艳.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