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与教育领域开始了全方位的融合,“互联网+教育”模式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展现出良好的实践效果,并被广泛的运用到各学科的教育实践中。但从不断的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难点,贯彻与落实陷入困境。为了持续发挥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有效性,需要探索突破路径。
2 “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的难点
线上指的是以在线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线下指的是以课堂平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强调两者的有效融合,共同作用到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现代教育的独特性,推动教育的进步与现代化发展。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但在实践中其自身也出现一定的难点与问题,需要从理性视角切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教学标准难以统一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属性与特征鲜明,不同时期的教育特点各有不同,自然在教学标准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学标准走向统一是必然趋势。但从目前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来看,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我国不同地区的教材存在较大差异,如人教版、北师大版、部编版等等,这些教材上的差异自然也使得教学标准有所差异,教学内容各具特色,如何协调好这一问题成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要考虑的根本要素[1]。
2.2 线上线下无法交流
“互联网+教育”环境初步形成,让传统的教学平台被拓宽,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得到拓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辅助线下教学有序展开。但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是线上教学资源众多,内容繁杂。且线上的教学内容与线下的教学无法开展有效的互动与沟通,两者的融合度与衔接关系并不理想,导致学生的体验感缺失,无法深刻的感知线上线下一体化带来的积极影响[2]。
2.3 投入产出难以保障
投入与产出的均衡,是保证“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有序推进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出发,虽然线上教学展现出良好的实践效果,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但线上教学的尝试所需的投入成本较高,这其中包括视频终端、摄像设备、麦克风等专业设备等,当然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投入比重大,且在使用方面多是以辅助功能为主,从而导致投入与产出面临困难,迫切需要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育运行环境,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3]。
2.4 线下教师任务繁重
线上教学的展开由于具备网络资源的支持,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可利用资源丰富,且由于网络资源的呈现方式多是以立体化的内容为主,线上教学的效果更理想。但从实际情况看,线下教师通常面临较大压力,在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制作后,还需要投身到线下的教学实践中,让这一群体的压力倍增。
3 “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的突破路径
“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契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则迫切需要解决和处理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面临的发展困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3.1 打造区域学习共同体,标准统一
“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需要结合区域情况作出调整,打造区域学习共同体,从而在统一的标准下展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支持。一方面,要打破区域的壁垒,构建线上的学习资源库,探索和尝试统一衡量标准的建立[4]。如开放网络在线教育平台,运用平台的开放性,让更多教师将自己的在线教育资源上传,并具备使用其他在线资源的权限,让教学资源的共享空间得以形成;另一方面,明确区域内的统一衡量标准,各地区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按照教材来区分,从而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的方案,为该模式持续发挥效用打好基础。区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让“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的标准得以统一[5]。
3.2 搭建全方位交流契机,开放平台
“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本质是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相互补充。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线上线下的交流空间有限,导致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受到影响。为此,要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平台,开展围绕教育本身的线上线下的有效交流。如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积极开展各类的教学研讨会,围绕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有序展开,让广大教师对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有更充分的理解,让“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在课堂之上得到应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搭建家校沟通的渠道,让家长配合线上教学的展开,凸显出现代教育的有效性和内在价值。
3.3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比重,保障教育推进
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比重,显得至关重要。地方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实践在学校环境中的应用,尝试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效果,提供经费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学校方面,要积极打造特色的课程模式,在“一校一品”的大背景下让特色课程的影响力得以提升,并在保证课程资源倾斜的基础之上,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如围绕体育学科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则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保证教育的持续推进,让“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持续发挥作用[6]。
3.4 强化教师专业特色,均衡分工
“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一是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线上教学素养,能够处理线上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录制、制作以及剪辑等等,对线上教学的整个流程有更加充分的认知。二是要对线下的教学内容有更具体的把控。能够将线上的教学内容延伸到线下,通过线下的教学实践进一步的检验线上教学成果。“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探究,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素养,保持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协调利用,通常能展现出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支持。且专业化的分工和教育实践安排,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好的服务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环境下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其自身鲜明特色。从今天的应用情况看,“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实践依旧具有较强的引领性,要解决和处理好该模式遇到的现实困境,为其持续发挥教育价值扫平障碍。
参考文献:
[1]薛松.论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教学改革措施[J].农家参谋,2020(20):256.
[2]张欣.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的困境分析与优化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3):29-32.
[3]张聪.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模式下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68-72.
[4]周峰利.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09):156-158.
[5]陈红.线上线下双重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06):116-119.
[6]张娟.线上线下互动下的远程教育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38-40.
作者简介:蒲继涛,男,1973.05,汉族,开封杞县人,本科,教授,郑州西亚斯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