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的运用

程会雄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输油气分公司

摘要: 新时期的发展环境下,国内的工业生产总值始终处于不断升高的趋势,但是在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尤其在油气储运方面,需要提高对油气回收工作的重视。有关部门应该增强油气回收技术研究意识,依据实际情况做好合理选择,强化应用成效,提高油气回收质量和效率,促进油气储运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文中针对不同的油气回收技术展开分析,明确相应的优势和缺陷,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气储运;油气回收技术;应用要点
DOI:10.12721/ccn.2023.1570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油气回收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时间较短,且缺少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依然存在油气储运浪费资源的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应该加强对油气回收技术特点的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合理选择回收技术,确保能够满足油气分离需求,不断提升国内的油气回收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油气储运中常用的油气回收技术

1.1冷凝技术应用分析

立足于物理学进行分析,冷凝具体指气体或者液体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发生凝结。通过分析物质的特点,在存在温度差异的环境中,体现出不饱和蒸气压的特征,采用降温等措施,可以让污染物发生冷凝后实现分离。将冷凝技术应用在油气储运中的油气回收工作中,可以达到使油气中烃类物质“液化”的目的,空气依然可以维持气体状态,从而实现油气与空气的分离。此种方式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在高浓度的油气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且操作方法简单,无需针对油气进行额外的加工,有效节约油气处理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并且能够保证回收工作效率,强化油气质量。但是存在相应的缺陷,即容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等。

1.2吸收技术应用分析

开展油气回收工作的过程中,吸收法较为常见,应用原理为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中,利用吸附剂将油气中的烃类吸附,之后完成回收再利用。针对天然气和石油的储运工作,可以依托于温度差异,明确吸收法的类型,即低温吸收、常温吸收法。相对来说,利用频率较高的为常温吸收法,主要通过对大气压力的利用,吸附和解吸油气中的轻烃组分,进而达到回收的目的。吸附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吸收技术的应用成效,从吸附剂的性能出发进行分析,可以将吸附剂分为可再生及不可再生两种,可再生吸附剂的认可度较高,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

1.3吸附技术应用分析

在油气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吸附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且能够得到显著成效,此种方法的应用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分离油气中的烃类物质,从而实现再利用。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和活性炭。以上物质对烃类组分有较强的亲合作用,可以达到在短时间内完成吸附的目的,其中活性炭的吸附率可达34%,与其他吸附剂相比,使用活性炭仅需投入较低的成本,且能够得到显著成效。但是此种方式存在应用缺陷,即无法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一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活性炭,不仅会弱化吸附能力,还容易导致活性炭失效,影响回收工作。

1.4膜分离技术应用分析

在化工产业中,膜分离技术有着很高的利用率。采用此种方法需要设定相应的压力条件,确保油气中的不同组分可以被成功分隔,位于膜两侧的组分会形成分压差,不同气体对膜的穿透力存在差距,能够保证不同的组分得到分离,达到回收油气资源的目的。通过对以往回收工作的分析,较为常用的为有机膜,但是此种膜的耐温性较差,且在耐溶剂方面的能力较弱,无法获得良好的回收效果。为了弥补以上不足,逐渐增强氧化铝陶瓷膜的应用意识,此种膜具备很多优势,如耐油气、耐高温等,能够带来理想的回收效果。

2.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流程

为了保证油气储运中回收工作的质量,应该加强对回收技术应用流程的分析。首先,从卸油环节出发,通常情况下,会利用火车运输油气资源,由于油气均保存在负压条件下,会导致出现集中性排放的情况,实际排出的量已经远超规定标准,给相关的管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强化油气排放的规范性,应该增强油气回收意识;其次,因为油气储存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包含气压、温度等,容易损耗过多的油品,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最后,收发油环节,此环节一般时间很长,排放的量很大,再加上先入的油气会受到后入油气的内应力,也很容易造成油气的损耗,出现泄漏。在选择油气回收装置上,要充分结合施工所消耗的经费、装置的能源消耗、装置的性能、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多方面,才能做出最佳选择,并从最大程度上维持经济利润。总之,在以上环节,只有针对性结合油气回收技术,才能尽可能减少损失,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3.改进油气回收技术的有效策略

结合目前的实践经验以及从实际应用油气回收技术的情况来分析,在油气回收中,主要的核心为两点:一是照顾到经济指标,最大化保障经济利润;二是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同时保障环境不被污染。以上要求就给油气回收技术的优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鉴于此,可从以下几点措施实现优化调整:首先,石油企业应当结合先进的技术研究,安排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油气回收装置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将低温分离中,耗能过高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能有效借助自然风冷设施,将其布置在散热设备需要的地方,从而加快设备热量的散发,有助于提升其散热效率;其次,由于电机设备等设施的耗能较高,因此也要重视对其的选择和优化,企业最好安排有经验的人员选择适宜的电机,如可变频调速,或是具备节能性质的,在实际操控时根据情况来调整电机,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最后,不断完善以往的陈旧设备,从而使得油气回收技术的运用更加顺畅。

结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开始逐渐增多,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都有了进一步完善,并得到更有力的执行,导致对油气回收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油气回收技术的运用重要性逐渐显现。除了合理运用回收技术外,还应提升回收技术的研究水准,对现有的专利技术进行探索,加深对现有技术的掌握情况,并深入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孙立新.关于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运用[J].化工管理,2016(18):1.

[2]丁聪.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6(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