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逐步向高中生渗透环保和绿色化学的信息,以实现从教育的角度培养高中生的生态意识,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高中化学课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理念,因此,在高中加强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将会对学生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并且有意识的进行环境保护。
一、绿色化学教育现状问题
在高中多数化学教师还固守着以高考为指向标的应试思维,高中化学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他们的眼里只有最终成绩的高低,在乎的是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而且许多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他们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也不是全面的、系统的,以至于根本无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还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教学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够高,最后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更无法被普及绿色化学教育[1]。
二、利用教材挖掘绿色化学实例
教师应认真学习教材,将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相应地扩充教材内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的教学是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的。然而,在高考和高考的压力下,开设绿色化学专业课几乎是不可能的。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学习资料已成为培养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反应过程、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们绿色化学的基础。因此,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在硫氮氧化物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危害外,还要鼓励学生这样做,减少室内污染、水污染,生活中也要有效减少石油燃料、燃烧so2废物的排放,以及如何实现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三、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
实验的渗透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方法,而“绿色化学”在课堂上的渗透是为了帮助学生创造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大部分都需要实验,这无疑更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效果,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下,我们必须尽可能少的使用化学原料,以避免浪费在使用中,这样可以避免化学实验对生态环境本身的影响,而根据减排和污染物排放的需要,要尽量控制原材料的使用,虽然高中化学实验大多是无害的,但化学实验会伴随着加热出现化合物,并且在新材料提取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排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既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保护我们自己,虽然我们在实验之前已经足够谨慎,但总会有意外发生,“三废”还是有可能会出现,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处理“三废”的方法,从环境与化学的关系来看,应该以绿色化学为指导,选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害物质的使用,在实验前、中、后都应该谨慎,特别是初步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后废弃物的处理,在实验设计中,在用量不确定、教材污染的实验中,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设计绿色方案或更换绿色原料或设计微型实验;在实验结束后的废物处理中,带领学生总结绿色处理方案,并提高他们使用绿色方法防治污染的意识[2]。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目前,多媒体的使用非常普遍。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自己服务。多媒体教学方法中大量教材被开发,可使用的课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我们也可以在多媒体演示在学习课堂中不易展示的化学实验,可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不准确,避免了实验对学生、教师和环境造成的损害。我们通过多媒体中的视频,一样能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并且更迅速便捷,学生对于多媒体展示的视频也更有兴趣,学习氛围也更和谐。
五、创设情景
把化学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身边的化学,比如汽车尾气和气候氟化物排放造成的光化学污染和臭氧层的空洞,过度开发森林资源造成的荒漠化等等。只有贴近生活,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的教学中,首先是将酸雨引入大气污染,创设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情境,然后向学生演示酸雨的形成,此外,酸雨防治措施的可以作为渗透绿色化学素养的有效结合点。
结语: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教师应从自身入手,从教材出发,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渗透,当今绿色环保是全世界的问题,我们化学教师必须要在在自己的学科中渗透绿色化学概念让学生得以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