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白兆祥

七台河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54600

摘要: 现代教育中的特殊教育类型会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阶段,特殊教育备受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要做好智育工作,更要致力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各个环节落实德育教育工作,进而有效地提升教育的发展高度。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以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进行系统化分析与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规范意识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一个学生受益终生。鉴于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优质的特殊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讲,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先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一日常规教育,做好规范的训练,配合常规的管理,按照学生的行为准则来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则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一些活动等,进而夯实德育教育在活动中的适时渗透,形成一定的规范性与德育教育评价标准。学校也要明确地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有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在缺陷,需要教师对管理策略加以充分解读,学校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理解日常规范的时间,可以将量化考核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公布,在制定德育教育目标时,可以根据当下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会在心理状态上有所波动,因为生理缺陷的原因,内心的自卑感比较强,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于是学校在每个星期的第一天会定期组织“升国旗”的仪式,让学生在庄严的仪式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教师安排学生到国旗下演讲,树立自信,激发积极向上的斗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1]

二、在特色校园文化中浸润和提升德育内涵

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的全日制学校有所不同,其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群体的孩子,因此,学校方面在打造校园文化时,要考虑其特殊性,要符合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层次建设来推动和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内涵,坚固夯实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才能形成稳固不变、独具一格的校风。举例说明,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从“美育”的角度入手,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德育内涵和德育教育实效性。特殊教育学校应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听障与智障儿童自身情况,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尚不成形,可能会经常出现不讲卫生、乱涂乱画的情况。因此,普通的说教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惟有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管理制度的约束,才能达到“双管齐下”最佳管理效果。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因为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对生活中的美缺乏观察力,对生活可能会保持着消极的心态,这也影响着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再进一步培养学生去创造美,进而在这一教育实践过程中完美展现出“美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学校、班级氛围的建设上注重“美感”,如在教室里养鱼、种花等等,让学生能够细心地去做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逐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耐心和爱心。学校方面要对内部的育人环境逐渐优化,如学校中的墙面可以建设成稍醒目的版面,宣传一些关于德育教育和“美育”的内容,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在版面上记录一些有趣的德育故事,或者在学校的楼梯转角、走廊等角落,张贴学生的手抄报,或者悬挂一些关于德育标语的牌子,进而让特殊教育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优质的德育教育,在这种充满爱、充满美的德育教育环境与氛围中,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品质必然会获得质的提升[2]

三、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凸显德育教育主题

新时期特教大环境下,特殊教育学校除了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要积极建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给学生更多地参与和展示自我机会,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更深入的体验情感,促进情感提升。显而易见,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和环境下,必然会将自身所学习的德育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现出来。如学校可以定期地组织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各个班级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力度,围绕德育的主题,至少每个月要开展一次相关的班会活动,尽量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班会活动中。因为学生的成长特征比较特殊,在某些方面的认知尚不完全,所以班级的班会活动需要班主任教师来担任班会的组织者和纪律的管理者,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和约束保证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进而行之有效的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在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争优观念会逐渐强烈,对美好品德的效仿能力会逐渐强化,这也是主题教育活动的价值所在。学校还可以组织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为学生树立群体中学习的榜样, 巧妙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进行榜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实效,这是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总而言之,学校和教师都要从实践活动中入手, 需要将其落实于具体的各项活动之中,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德育教育的宗旨和主题[3]

四、在家校的通力合作中生成德育教育效果

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立的思想,尽管接受着相对统一的教育,但由于各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想法也并不相同,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 学校与教师更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开展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弥补特殊教育学生在成长中的缺失,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缺点,要以辩证的眼光科学的看待,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学生,接受学生在认知观念及行为品质方面必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所以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必然有其原因,教师应当先去了解学生的出发点,再寻求相对科学化、完善化的修正方式,渗透和采取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比如说,某名学生常常顶撞任课教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之后,发现这名学生并不是真的想“顶撞”老师,而是在某些方面想要和老师“争辩”,但是选择的方式不对,所以总给人“针锋相对”的感觉。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后,教师对症实治用一种相对软化的、善解人意的方式和学生谈心,进而逐步地引导学生学会用平和的语气与人交流。在这名学生的教育中可以看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自身心里存在缺陷,在日常的行为中可能就会存在“偏差”,但这种“偏差”是从心理状态倒映出来的,而不是学生刻意为之,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同差异,分析学生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特殊教育学校面对受教育主体是一群在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认知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障碍,那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就要更加看重对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素养的培育,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进而让特殊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学玲.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77.

[2]李超.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4):90.

[3]黄希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