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荆涛 杨小艳

摘要: 建筑是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与工作环境的一种工程模式,在宏观角度来看,建筑不但代表工程施工活动,也代表该活动的成果。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大树、石块等构建坑巢来进行休息与躲避恶劣天气,由此进行了最初始的施工活动。在经济建设与生产力持续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下,房屋早已超出了一般居住的范围,工程建设也因此迅猛发展。
关键词: BIM;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63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我国高度重视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逐步深入,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是BIM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针对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技术能够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整个建筑项目,使得管理人员全面了解项目结构、布局和设计。通过BIM软件,可以进行仿真和模拟,包括进度计划、资源管理、碰撞检测等,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减少施工中的误差和延迟。BIM技术使得不同部门和参与方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建筑项目信息,实时交流并协同工作,提高沟通效率。BIM模型是基于建筑项目的统一数据源,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不同团队使用不同数据而导致信息不匹配的问题,使得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控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成本、进度、质量等。与此同时,BIM技术可以追踪和管理变更,当设计或施工中出现变更时,可以快速更新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帮助项目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通过碰撞检测功能,BIM能够识别设计中的冲突或矛盾,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BIM模型可以作为建筑物的数字孪生,用于维护管理、设备替换、能耗分析等,可通过建立完整的BIM模型,为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维护管理提供可靠支持。

2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2.1.1BIM在项目计划中的应用

BIM模型可以以三维形式呈现建筑物或基础设施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项目范围和要求。通过可视化工具,可以展示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帮助相关方更好地评估和决策。BIM模型可以集成多个专业的设计数据,在建模过程中进行空间协调和冲突检测。这有助于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构造冲突,避免后期施工问题和延误。通过将详细的构件和设备信息与BIM模型关联,可以模拟和优化项目的施工序列。这有助于规划资源调配和施工计划,提前发现潜在的施工难点和瓶颈,减少项目风险。在BI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参数,可以实现4D建模,即将时间维度纳入建模和分析。这样可以模拟和评估不同施工序列的时间进度,并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项目进展。

2.1.2BIM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和空间协调能力,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优化施工计划。不同施工活动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可以在模型中清晰展现,有助于准确分配资源和规划工期。BIM模型可以进行碰撞检测,及早发现潜在冲突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有助于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的冲突和延误,保证项目按时交付。基于BIM模型的4D建模,可以生成可视化的进度报告。这些报告以图形和动画的形式展示项目的进展情况,使项目相关方更易于理解和跟踪项目进度。BIM模型的综合性和精确性使得风险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和准确。通过将风险因素与BIM模型关联,可以模拟和评估不同风险情景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2.2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应用

2.2.1在建筑设计中信息的通用

从BIM基础上工程管控体系中可以看出,BIM中心信息库,不但有效地将以往的信息管控方式下产生的图纸化设计隔阂问题有效解决,更加关键的是,其妥善地将各个集成环节的数据与信息之间相互连通,经由智能性以及参数性的方式,将原本繁琐复杂的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模式展现出来。而在重点参数集成的过程中,也科学处理了以往信息管控体系中发生的工程量计算不合理造成失准问题的出现几率,经由立体亦或是四维的方式来达成项目实体的落实,从而有效实现了项目造价的精准高效计算。

2.2.2有效满足施工中各方对信息的共享需求

BIM可以在以往的项目管控进程中,因为不具备功能完善的资料交互空间,使得在工程建设进程中经常会产生相互分离的不良情况,这就使得建筑项目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干扰与阻碍。而将BIM技术作为基础根据的项目管控体系构建,可以更好地将项目管控全周期的每一个专业、重点参数都进行有机融合,实现项目之中的各个元素不再处于隔离状态,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在信息空间中顺利进行流通,以此达成各工作人员对数据的需求。

2.3利用BIM技术进行项目成本设计

工程的项目成本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成本的控制与效益。传统的工程项目设计中多依靠平面图、手工计算,因此存在着信息不准确、交流效率低等缺点。而BIM技术的应用,能使项目成本设计信息具备数字化、集成化、可视化的特点,为项目成本设计提供更为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撑。借助BIM技术,设计团队可在三维空间内快速搭建建筑结构,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从而实现对工程成本管理的精细控制与优化。同时,BIM技术还能实现设计团队与施工队伍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交流效率,减少误会与冲突,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比如在一项建筑施工项目中,设计团队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通过该模式,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对结构、机电、水暖等进行综合设计。借助BIM技术,团队可实现碰撞检测,发现各专业间的交叉问题。

2.4碰撞检测与质量管理

由于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与场地空间以及各个专业等方面因素有着密切关联,使得在建模期间容易出现设备与构件相互碰撞的情况,进而影响项目建设质量。为了能够有效处理该问题,需对构件实施碰撞测试,并全面检验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及时找出不同专业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计划。碰撞检测时,通过应用BIM技术能够将不同专业的数据提前整合制作成模型,并利用专业间的相互配合开展测试与仿真工作,及时找出碰撞位置,并生成检测文件。这一过程可在工程建设之前第一时间找出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降低变更方案与返工对项目建设产生的影响,避免出现浪费资源,进而提升整个工程建设质量。

施工作业期间,需对预留孔区域进行全面优化,提升孔位的准确性,改善整个项目建设质量。安装设备时,需保证预留孔符合规定要求,如果钻孔尺寸、精度等方面出现问题,均会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与质量。为了能够有效处理该问题,需采用碰撞测试方法,并在三维模型中优化调整孔洞位置,降低对项目建设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对质量进行规范管理。

结束语

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国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大力鼓励推行EPC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工程项目管理对BIM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BIM技术应用和实践的研究,积极做好工程建设领域全球化接轨的准备,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何关培,王轶群,应宇垦.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宇佳,王佳,于辉.BIM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土木工程信息技术,2016,8(4):89-93.

[3]何关培,李刚.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