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贾小婷

山西省晋城市颐翠中学,0480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而单元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成为了数学教师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实施单元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作业设计存在着许多缺陷,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也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和优化,而单元作业设计可以成为这一改革的推动助力。

一、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价值意义

1.优化数学学习策略

数学作业的整体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着一个课题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透过数学作业逐步加深知识学习的层面,了解更深刻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整理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

2.改进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作业的整体化设计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单一、简单的作业安排,从而改善作业的设计水平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效果[1]。比如,在作业设计上,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单元整体性的数学作业,能有效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建立起师生之间迅速、稳定的交流联系,同时根据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统一地分析和判断学生在数学中的表现,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或辅助性的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深度学习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

二、双减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1.深挖知识内涵,整合碎片知识

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老师们通常会根据课程的内容来安排运用新的理论和公式进行解决的习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记忆以及试题运用等等,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一种“碎片化”的思想,认为知识联系不大。所以,在以单元整体为基础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全面了解和消化单元的主题含义,并对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组织归纳起来,进而提升对知识点的认识。例如,以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我们可以以此进行作业的整体性安排。可以做如下方案,Step1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理论、例题解析,明晰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理论知识。Step2单元作业1:例题的举一反三探究,不同的同学在分组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老师提供的例题变形试题,进行细致演算,然后对照答案,互相评分;同时,把自己的学习经验通过“交流”重新体现出来,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去思考具体的问题。Step3单元作业2:实践与应用,学生应充分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所有理论知识,并学会用相关知识去解决老师给出的新试题,如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销量是每天20件,每件衬衫可以获取利润40元。为了增加营业额和迅速降低存货,本店决定进行适当的减价,根据调查,每件衬衣每减价一元,市场一天可以多卖两件,假如商场平均每日获利1250元,则每件需要减价多少?经过思考,我们可以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元,得(40-x)(20+2x)=1250,解得x=15。Step4单元作业3:复习、归纳并巩固知识:同学们要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综合归纳,加以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彼此的交流中不断提高,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

2.作业设计多样化,丰富表现形式

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常常是围绕着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来进行,他们的作业设计往往是单一的,通常是简单的试题,老师们可能只注重引导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减弱了对单元整体主题的理解和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以单元为基础的作业设计,不但要更新教学内容,还要在作业形式上追求多样化,以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需求[2]

2.1书面作业设计——思维发展

习题是数学和其它科目中最主要的一种作业,它是数学学习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作业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完成课堂探究的同时,还必须以书面作业为辅助,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知识的应用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的过程当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中,我们要知道一些问题除了可以用画图和加减法的方式解决之外,还能使用方程来解题。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论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的开放性论题,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真正体验意识到数学来源于数学。

2.2实践作业设计

初中生数学学习常常呈现为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在课后,教师要结合单元内容的作业,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概率”内容前,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做一项数据调查,去校外小卖部统计相关的饮料售卖情况,看哪种饮料的销售概率最高。然后学生在课上将自己的调查和自学成果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实践,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且在完成教师给出的任务时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还要让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单元的整体教学,加深对单元知识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3.展现核心素养,指引大单元设计方向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要掌握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其实施难度主要表现为知识体系困惑、浅层次知识局限、情境固化等三个方面。而新的课程标准第一次采用了“大”的概念来整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对知识和社会的总体认识。如果只掌握课本知识的一条条概念和理论,死守一课和一单元的界限,则会使教科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难以得到充分统一。从数学核心素养角度看问题,教材的学习是在阅读和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内容,面临使学生能够达到怎样的发展,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等问题。因此,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但要理解和掌握,还要把它读懂、读准确,并积极挖取其中的数学文化和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以单元为基础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不仅是对目前数学作业的优化和改善,同时也是增强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在全面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研究和探索作业的单元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允.基于单元学习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7):131.

[2]潘红梅.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中学数学,2020(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