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创设与利用

黄礼碧

巧家县幼儿园,654600

摘要: 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等能力,同时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并让孩子体劳动、收获的快乐。对于大多县级幼儿园来说,种植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利用,失去了教育价值。因此,基于“全收获”这一理念,以幼儿为主体,有效创设和利用种植园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 幼儿;种植
DOI:10.12721/ccn.2022.15707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科学规划种植园地

(一)设计种植园小路

“全收获”理念意味着幼儿要参与到种植园每个过程,并且在每个环节中都会有所收获。开垦好土地后,教师就要考虑区域规划的问题。面对一大块荒地,不能毫无规划地随意种植,布局美观也是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这时候,“园内小路”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园内道路时,要把主动权交给班级、交给幼儿,以班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最终以图画的方式进行展示。学校结合班级设计,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建设一个方便幼儿后期观察、实践,还具有了审美趣味的种植园。

(二)幼儿参与,家长配合,开垦土地

幼儿参与开垦土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劳动的过程,而劳动是儿童发展体力、智力和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开垦土地的过程中,幼儿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学会翻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泥土里的小石子、砖块、小虫等,这些都会引起他们对身边生态环境的思考。巧家县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种植园是刚开辟出来的新地,土质贫瘠、坚硬,还夹杂一些砖头、石子,开垦起来非常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充分展开讨论,咨询家中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干得热火朝天。幼儿发现一些小石子、蚯蚓都高兴得像发现了宝藏。幼儿在开垦园地中讨论、劳动、发现的过程就是一种难得的经验收获。

二、种植园地的有效利用

(一)为幼儿服务,让幼儿参与其中

种植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成人必须把种植过程交给幼儿,不能包办代替;种植活动既是幼儿经验的来源,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经验的目的。因此,整个种植过程一定要让幼儿亲自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获得相应的经验,如比较不同的种子,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想象它们长出来后的模样等。另外,幼儿对自己种的植物会特别关注,甚至每天都会观察植物的变化,比较它们的根、茎、叶、花等。这个过程就是幼儿获得经验、习得知识、感受自然的过程。以我所在班级的玉米种植为例。从播种开始幼儿就参与其中,我和配班教师负责挖坑,幼儿则负责在每个坑里放上玉米种子、封土、浇水。回到班级后,我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如:“今天我们在种植园里做了什么事情?”“你们看到的玉米种子是什么样的?”“能把它画下来吗?”在我的引导下,幼儿用手中的画笔画下了玉米种子的形状。每隔几天,我都会组织幼儿去种植园里观察玉米的变化:玉米发芽了,长草了,需要施肥了,长高了,长穗了,成熟了,等等。每个阶段幼儿都会参与其中,仔细观察、及时讨论,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玉米成熟后,幼儿亲自采摘、剥皮、清洗,在食堂阿姨的帮助下,他们吃到了自己种的玉米。在参与玉米种植、管理和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其责任心、合作意识及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在县级幼儿园,有很多幼儿的祖父母或父母都有丰富的种植实践经验。如我园种植的菠菜的种子就来自幼儿的家庭,家长在种植时间、种植技巧、种植过程注意事项方面都给予了很多建议,有些甚至帮助班里的幼儿一起种植。在后期记录、观察的过程中,家长也常常陪幼儿一起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他们听着幼儿分享的种植趣事,看着幼儿的种植记录,在无形之中也转变了自己的育儿观——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一位家长说:“一直觉得我家孩子调皮捣蛋,在参与学校种植活动后,我才发现我的孩子那么优秀,他能持续、认真观察一件事那么久,知道操心,有责任心,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三)利用种植资源进行区域环创

1.操作区

操作区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种植园里的很多种子资源都可以用来操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勺子把豆子、玉米等种子从一个容器运到另一个容器,也可以组织幼儿用筷子玩“夹豆豆”的游戏,这些游戏都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把很多种子混在一个盘子里,让幼儿进行抓握,可以提高幼儿的触觉灵敏性。

2.美工区

美工区可利用的植物资源非常多,如种子、树叶、果实、枝干等。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植物种子制作种子粘贴画,用树叶拼贴成各种动物形状,收获后的玉米棒也可以用以粘贴、拼搭成各种立体小动物。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蔬菜瓜果进行拓印绘画。这些资源在美工区的应用都十分广泛,而且随手可得,趣味性强,幼儿比较感兴趣。

3.表演区

表演区环境的布置可以充分利用树叶、树枝等植物资源,这些资源经过简单加工就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成为幼儿园表演区美丽的点缀。孩子置身其中,也会因之联想到昆虫鸣叫、花蝶飞舞等。这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模仿、表演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树叶、藤蔓、野花编成头饰、服装,带领幼儿玩一玩“时装秀”。

4.语言区

植物资源在语言区的应用同样很广。例如,幼儿可以将每次观察到的植物的形态、颜色、变化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还可以根据这些蔬菜果实编一些小故事,如《蔬菜宝宝和小青虫的故事》《辣椒宝宝开会了》。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建构区

自然资源同样可以用来进行建构游戏。例如,幼儿可以利用玉米芯拼搭楼房、各种卡通图形等,还可以将其拼成各种数学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等,也可以拼成“跳房子”的图案,进行跳越游戏。幼儿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然资源用以游戏。

(四)拓展延伸,走近大自然

种植园受场地限制,种植的品种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更全面地拓展幼儿的思维与视野,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不能仅局限于园内的种植园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区及自然资源。”我园地处县级,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丰富,这为我园开辟校外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带领幼儿参观蔬菜大棚,让幼儿看到了寒冬大棚里生机盎然的茄子、黄瓜、西红柿、豆角等。幼儿通过实地参观,知道了为什么冬天依然有那么多蔬菜。幼儿还参与采摘,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三、结束语

种植园不仅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更是大自然的缩影。它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力量的环境,帮助幼儿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经验。虞永平说,种植是一种有温度、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幼儿园种植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教师应该科学规划好、利用好种植园,以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虞国生.用“全收获”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幼儿教育,2020(4):35-36.

[2]何丽玲.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J].教育家,2019:63-64.

[3]邱永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求知导刊,20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