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在“双减”政策中的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

何洁

​岳阳市通海路中学,414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的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文章首先概述了项目化作业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接着,强调了项目化作业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双减”政策
DOI:10.12721/ccn.2024.157083
基金资助: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号为:F—108号,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研究》。
文章地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化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响应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能通过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化作业在“双减”政策中的教育价值,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在“双减”政策中的教育价值概述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展现出显著的教育价值。首先,它响应了政策对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通过设计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非单一的负担。项目化作业通常涉及跨学科的内容,鼓励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再者,项目化作业在“双减”政策中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生在项目中对史料的搜集和分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证据意识。最后,项目化作业的实施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在设计和指导项目化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指导,这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项目化作业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符合“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学习质量的目标。通过项目化作业,学生可以在探究和实践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种作业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问题探究等方式,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项目化作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和记忆历史事实,还要学会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在“双减”政策下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明确项目主题,合理设置项目目标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项目化作业成为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项目化作业时,首先需要明确项目主题,这是确保项目化学习有效性的关键一步。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提炼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设计以“宋元科技革新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为主题的项目化作业。在这一项目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和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还要通过调查研究,探索这些科技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科技成就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这些成就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的深远影响。此外,通过探讨科技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比如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外部环境的促进作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等。这样的探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使他们意识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创设项目情境,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在实施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的过程中,创设真实的项目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平板电脑等,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图像、历史事件的影像资料、时代背景的图片等,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关于活字印刷术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活字印刷的过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如资料搜集员、历史场景重现者、技术优势分析员等,共同完成对活字印刷术起源和传播路线的调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搜索、访问博物馆等多种形式,搜集与活字印刷术相关的资料,整理并归纳出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活字印刷术这一历史技术的记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样的课堂体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历史项目化作业在“双减”政策中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创设项目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是实现项目化作业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趋势,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文飞.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N].科学导报,2023-08-27(B03).

[2]孙东旭,刘金洁,郭会敏.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践行与实施[J].读写算,2023,(29):22-24.